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2007271743H/2024-00019 分类: 综合政务、通知
发布机构: 河源市龙川县赤光镇 成文日期: 2024-12-11
名称: 关于印发《赤光镇2024年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2024}11号 发布日期: 2024-12-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印发《赤光镇2024年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12-11  浏览次数:-

 

赤光镇2024年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工作方案

为切实解决我镇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滞后问题,规范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保障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结合我镇小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基本情况

我镇小学现有学生104人,其中全部低于50人的规模教学点5个,其中瑶坑小学设1-6年级,学生34人,潭芬小学设1-6年级,学生25人,蓝岐小学设1-6年级,学生32人,再森小学设1,2,4,5,6年级,学生11人,船坑教学点设3,6年级,学生2人。由于教学点地形分散,学生人数少,师资紧缺,办学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对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相当不利。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本地人口分布、地理特征、交通资源、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及变化趋势,统筹中心小学校本部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教学点布局,科学设置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设置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立足村情、校情,精准施策,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实事求是确定提质改造项目和内容,不搞大拆大建,重点是做好现有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全面达标。

(三)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最大程度赢得群众支持。把全面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入细入微,解决好上下学交通、用餐、住宿、心理健康、生活适应等问题,努力使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发展愿望相一致。

四、目标任务

2024年,原则上重点做好50人以下的学校优化提升工作,闲置学校得到有效利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五、重点工作

(一)优化学校布局

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防止教育资产流失。

(二)改善办学条件

保障经费投入,要将乡村小规模学校纳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规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要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对校舍、运动场、教学设施及安防设施进行改造提质;保障音体美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图书、安防设施等按标准配备到位,满足教学和安全防范需要;支持食堂、饮用水设施、浴室、厕所等维修改造与建设,确保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完善通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道路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和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配备网络教学的设施设备,使每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都具有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建设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网上教育资源。开展农村网络联校建设,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提供同步优质教学资源。

(三)强化师资建设

保障师资配备、落实教师待遇,在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同时,严格落实乡村教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通过跟岗学习、名师工作坊研修、送教下乡等方式,对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开展专项培训。

(四)提高教育质量

完善管理制度,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教师走教、送教、网络教学等方式,保障所有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采用更加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育人水平。鼓励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组织开发适合乡村小规模学校使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育、推广一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优秀典型案例,探索适合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联片教研活动。组织中心学校教师到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送教研上门,送优质课上门等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为更好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建设,成立由镇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中心小学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各面上学校校长、中心小学中层以上干部为成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完善制度保障。整合现有各类教育建设专项经费,集中用于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项目建设;师资、设备设施等配备向乡村学校倾斜,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顺利推进。

(四)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及时总结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予以宣传推广。加强舆论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广泛参与的局面,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