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1622007271671Q/2020-00030 分类:
发布机构: 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 成文日期: 2020-06-19
名称: 田心镇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7-02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田心镇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07-02  浏览次数:-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我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全镇上下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疫情防控取得实实在在成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当前,疫情尚未结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面临诸多挑战。接下来要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镇委镇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防疫工作要求,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发动广大干群,共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强堡垒。一是实施疫情网格化管理。结合我镇实际,将全镇划分为17个中网格和91个小网格,累计动员23800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共排查常住人口842234人次、流动人口10546人次,切实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二是设置健康监测点。全镇共设置13个健康监测点,广泛发动年轻党员和志愿者投入到各村和社区防疫工作,累计监测过往人员70769人次,切实把好“进出关”。三是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完成春节积存垃圾清理,加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切实提升我镇环境卫生质量,全面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四是精准稳妥推进复产复工。扎实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全力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农业生产秩序基本恢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地灾点治理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结合上级要求和我镇实际,制定了《龙川县田心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分步骤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初步完成辖区内共计16个村农村集体产权成员登记工作和农村集体产权工作。二是农村经营管理取得新成效。全镇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家庭农场26家,养殖大户(猪)6家,(鸡)5家;鹰嘴桃种植面积1500亩,蜜柚种植面积600亩,百香果种植面积500亩,市场流转肉猪8500头,肉鸡65000只,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平均达到6.8万元以上。三是惠农强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完成发放2019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31.27万元,补贴耕地面积15554.16亩,惠及农户6489户。四是指导农户科学生产。及时发布除虫灭病通知,引导农户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五是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田北村鹰嘴桃种植项目及四个省定贫困村产业项目持续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逐步形成。

  “三大攻坚战”交出新答卷。一是风险防范持续强化。紧扣扫黑除恶三年目标,建立健全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防范打击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统筹做好全国“两会”期间维稳安保工作,持续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2宗,已化解16宗,6宗办理中,无发生越级上访及重大不良舆论影响事件;加强对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跟踪管控,无发生重点人员肇事肇祸事件;深刻吸取麻布岗镇“5·23”事故惨痛教训,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上半年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2宗,排查占用耕地建房227宗,巡查发现违法建房7宗、搭铁皮瓦2宗。二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开展造林灭荒,共完成造林备耕打穴850多亩及1800多亩抚育工作;进一步落实镇干部、村干部、护林员包村、包片、包山头责任制,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奖惩措施,森林火灾发生率持续稳定下降;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力度,依法坚决打击涉林违法行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广泛深入地宣传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印发了土地、矿产、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共1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5条,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群共同遵守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积极开展2020年第一季度卫片执法工作,完成全镇3个卫片执法卫星遥感图斑实地核查并建档上报。三是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0户、1489人,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脱贫率100%;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426元增加到2019年的12344元,年增幅25%;贫困村完成出列程序,退出率100%;贫困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004元增长到2019年的13048元,年均增幅23%;全面落实贫困户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2016-2019年完成贫困户农房改造167户,2020年13户已基本竣工;经过四年帮扶,建有松林村螺旋藻蛋鸡养殖产业基地、田心村百香果种植和小龙虾养殖产业基地、三友村光伏和电子商务服务站产业项目、东江村林芝种植基地等;辖区内有松林村蜜柚、田北村鹰嘴桃、三友高山油等农业龙头企业;有田心村“霍山缘”、三友村“高山油”、松林村“蜜柚”等地方特色农业品牌;田心村百香果和优质稻基地、东江村灵芝种植基地、三友村源乡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很好的带贫益贫机制,和贫困户建立了产供销关系,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扶贫产业加速成长

  乡村振兴绘出新画卷。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为阻断病毒传染途径,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共清理农村垃圾3000余吨。二是农村垃圾处理机制逐步完善。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运转模式,全镇共有8个村已推行“一事一议”收取保洁费机制,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护机制落到实处。三是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实施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拆旧新建,鼓励群众将无害化卫生厕所纳入新房建设计划,同时大力推进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完成16个村共24个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四是产业项目扎实推进。4个省定贫困村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东江村灵芝种植基地和田心村百香果、莲藕种植基地已经发挥产业效益,松林村螺旋藻蛋鸡养殖基地和三友村山油茶生产基地加快建设,9个面上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五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东江村完成村滨水田园绿道1000米、河道石砌护坡墙1500米,改造民房外立面16000多平方,提升主干道景观2公里,新建公厕1个;田心村完成路灯262盏,扩宽重修桥梁2座,完成巷道硬底化500多米,新建2座公厕,完成谷坑塘小学景观提升和红围文体中心美化提升;松林村完成主村道绿化提升、巷道硬底化5公里,新建桥梁2座,改造民房外立面18000多平方,完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个,新建公厕1个;三友村完成沟渠整治350米、巷道硬底化2.5公里,提升道路景观2.3公里,改造民房外立面6000多平方,完成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2个。

  民生保障获得新提升。一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6月中旬,全镇低保户共441户1031人,五保户223户,发放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金232.89万元、五保供养金116.65万元、五保护理费33.32万元;发放优抚对象医疗补助8.36万元、残疾人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122.67万元,协助22名精准扶贫户残疾人办理残疾证。二是扎实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指导学校分期分批错峰开学,同时协调力量加强校园日常防疫,努力保障学校防疫应急物资供给,全镇中小学校已安全有序全面复学。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全镇参保总人数17555人,待遇享受人数6136人,参保率和续保率在全县排名逐年提升;多途径积极宣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为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中途参保、报销、特定门诊申请、异地就医备案和大病二次报销等业务,并按要求及时完成零星报销材料录入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大力宣传现行的就业服务政策,配合上级做好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就业服务工作。五是不断提升计生服务水平。今年1月至4月,我镇户籍人口出生数为171人,其中一孩出生人口数65人,男孩36人,女孩29人;二孩出生人口数68人,男孩39人,女孩29人;三孩及以上出生人口数38人,男孩20人,女孩18人;性别比125:100,出生率3.66‰,自然增长率3.23‰,政策内生育率80.70%;共办理一孩生育登记156次,二孩生育登记151次,三孩再生育审批7次,流动人口婚育证明23本;处理业务通报共94条,及时率达100%,人口自然变动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卫生数据信息共333条,疾控数据信息共26条;新增家庭奖励6人,因死亡退出家庭奖励1人。

  自身建设展现新作为。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落实镇人大各项决议,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全面推进信息公开,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公开透明。二是切实做到勤政为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是强化执行狠抓落实。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为契机,强化“马上办”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各项规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厉行节约,从严从实持续强化“三公”经费管理。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民武装、共青团、关工委、工会、保密、统计、城建、三防、档案、气象、电信、残联、殡葬、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在看到发展成绩和积极变化的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一是脱贫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个别产业项目效益不高,脱贫户增收不稳定。二是民生短板仍然突出,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差距较大。三是各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趋缓甚至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