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以党建为引领 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龙川县老隆镇眠牛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打通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龙川县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学习党史
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2019年,龙川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阵地上高高飘扬。
特别是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上,龙川县要求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把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牢抓实,为推动龙川各项工作提效破局提供强大动力和政治保障。
党建工作的抓紧抓到位,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在龙川县委及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全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赖蕾迪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围绕“六个持续” 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龙川在加强党建工作中,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六个持续”,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持续强化“第一议题”学习。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龙川县率先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1099个党组织坚持每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少于两次,切实做到“逢会必学”,全县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得到进一步加强。
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龙川县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认真抓实“四项措施”,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全力推进八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围绕灾后重建、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方面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全县主题教育扎实取得良好效果。
持续推进县、镇党校建设。2019年,龙川县共投入500万元按照“六有”标准进一步完善24个镇级党校和357个村(社区)镇级党校分教点建设并保障日常培训经费,建立一支由20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制定50课的《龙川县2019年精品党课目录》,实现党课教学“党员点菜”与“学校配菜”的双向互动。据统计,2019年,县委党校举办各类主体班和专题班45期;各镇党校举办学习教育班987期(含分教点),培训党员干部3.6万人次。
持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载体。龙川县坚持每季度开展“党建大课堂”、每月开展“支部书记讲党史”“党员讲微党课”活动,每周在“龙川党建”公众号、357个村(社区)“党建为村·粤治粤好”网络平台、994个党支部“两学一做”微信群推送学习内容,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和对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
持续开展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活动。2019年,全县共开展领学带学督学活动1650余次,参与学习农村党员达2.8万余人次,有效地帮助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加深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持续加强引才引智工作。龙川建成8000平方米人才驿站,打造引才引智平台,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
围绕“七个推进” 着力提升党组织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2019年,龙川县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工作,围绕“七个推进”,着力提升各级党组织组织力。
大力推进关键时刻的担当历练。去年,龙川县遭受“6·10”“6·12”特大自然灾害,全县24个镇不同程度受灾。大灾大难的关键时刻,在龙川县委及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县基层党员干部豁得出去、冲得上去,基层党组织筑起了一道洪水冲不垮的坚强堡垒,党徽在洪水中熠熠生辉,最大限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灾后,龙川县认真开展“深入群众守初心、救灾复产担使命”活动,动员县直198个党组织和7595名党员干部参与复产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慰问受灾群众1369户,帮助解决问题2800个,为救灾复产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力量。
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龙川县进一步完善35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编制印发《龙川县基层党组织工作指南》《龙川县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推动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优化县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和优化服务功能,如眠牛形社区、市北社区通过保留提升建设了12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黄布镇欧江村建成“红色村”党建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先进带后进。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1+2”活动。2019年,龙川县组织99个县直机关党组织和24个镇所属250个机关党组织,分别与315个行政村党组织、42个城市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推动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大力推进党建创新项目。在30个基层党(工)委推动创建一批主题内涵深、品牌叫得响、工作措施实、受党员群众欢迎的党建项目。如登云镇通过实施以“走千听万”为主题的“初心工程”,全镇各村(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百姓痛点、治理难点、矛盾焦点、政策堵点等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通衢镇在19个村(社区)建成“红色小喇叭”,每天早、中、晚各广播一次,第一时间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大力推进党建指导员挂点包片指导。龙川全面实施党建指导员制度,建立一支由熟悉党建工作的干部组成的队伍,作为全县24个镇357个村(社区)、67个“两新”组织的党建指导员,实现党建指导员覆盖到每一个党支部。
大力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2019年,龙川县对1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都安排县领导和镇党委书记挂钩,安排19家县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选派1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30名工作组成员进驻整顿。经过一年的整顿,19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根本性改变。
大力推进基层保障建设。2019年,龙川县提拔了10名年轻干部任组织委员,配强24个镇分管党建副书记,实现专职抓“主业”的要求。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财政配套资金并增配保障经费2000万元,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党味更浓。
围绕“十个加强”着力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2019年,龙川县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围绕“十个加强”,大力建设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加快实现龙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
加强党员先锋工程建设。以“党员先锋工程项目”等为抓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时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建立党员致富带头人联系带富机制,特别是在70个省定贫困村有13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现有致富项目51个,结对帮扶贫困户658户,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方面的带动作用。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建设。建立9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农村党组织职责任务、议事决策机制、组织生活等各项工作任务,加强村党支部书记日常管理和监督。按照1比2比例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对全县357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
加强实施“育苗”工程。自2017年以来,龙川县连续3年每年选拔培养一批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育苗”工程村级后备干部充实315个村,优化村级班子队伍结构,提高村级班子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为2021年村级换届选举储备人才。相关经验做法在全河源市推广实施。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龙川县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严把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关口,严格执行廉政情况双签字制度。注重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2019年以来,龙川县对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工作中敢于担当、成效突出的7名干部予以提拔,对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整顿软弱涣散村工作中考核优秀的6名驻村第一书记予以提拔重用。
龙川县进一步加强推进巡视整改工作任务落实、公务员工作、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持续加强人才建设工作,全面稳妥顺利完成县机构改革工作。
围绕“六个促进” 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龙川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深入一线实践锻炼,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坚定了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决心和勇气,有力有效地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
以抓党建促灾后复产重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灾后重建、我作贡献”实践活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灾区一线参与灾后复产重建工作,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70个相对贫困村“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谋振兴示范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第一轮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期满考核工作,并按干部管理权限重新选派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140人,全县派出261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组员,推进“1+6+N”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在龙川县龙母镇珠塘村建立全省第一个“党建为村·粤治粤好”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全县357个村(社区)“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全域上线,其中四甲叶布村、山池村的群众积极参与活跃度居全国10名左右,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上取得实效。
以抓党建促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充分发挥龙川县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县载体作用,在全县建立1个县级志愿服务总队、24个镇级志愿服务分队、16个专业志愿服务分队、N个村级志愿服务队的“1+40+N”志愿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示范带动引领下,2.6万名志愿者积极开展新时代为民志愿服务活动。
另外,龙川以抓党建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县直单位创建模范机关活动,进一步提升窗口单位服务水平,简化办事审批流程,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以抓党建促县城综合环境整治提升,组织县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创文创卫,城市环境和城市品位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