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龙川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72家扶贫车间复工复产 奏响脱贫攻坚交响曲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0-04-21来源: 河源日报 阅读人次:-
【字体:

p1_s.jpg

■龙川县细坳镇凹峰茶园进入春茶采摘季节

p2_s.jpg

■种下新苗,播撒希望。龙母镇藕塘村甜叶菊基地全面复工复产,工人正在对移栽的菊苗浇水。

p3_s.jpg

■电商助力,消费扶贫,为农产品销售插上翅膀。图为贝岭镇米贝村的农特产品参加深圳市国资国企精准扶贫阶段性成果展。

p4_s.jpg

■赤光镇下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玲枝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帮助下,于去年12月建起了贵清源腐竹厂,走上了劳动致富之路。

  核心提示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龙川县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稳产业就是稳就业,产业扶贫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龙川县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特色扶贫产业与“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机衔接,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工哺农”资产性产业扶贫新模式,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扶贫产业。

  目前,龙川县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超百家企业(合作社)全部复工复产,72家扶贫车间开足“马力”生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助力大米、茶油、茶叶、蜂蜜、腐竹、枇杷等优质农产品走出山门。

  同时,龙川县对受禁食野生动物影响较大的脱贫项目,积极加快特色养殖项目转型,实施替代产业、替代项目,有效对冲疫情的影响。目前,龙川县涉及养殖豪猪、竹鼠、山猪、梅花鹿等6个需转型的扶贫产业项目的贫困户,在3月底全部完成转型转产。

  企业复工复产

  扶贫车间 “动”起来

  春回大地,草木萌动。龙川县细坳镇凹峰茶园内,嫩绿的茶叶在阳光下舒张着白白的绒毛。茶树林间,挎着竹筐的采茶人,双手忙着采摘茶叶。茶叶加工车间内,机器转了起来,杀青、翻炒、烘干……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好的一筐筐春茶将发往全国各地。

  凹峰茶园是细坳镇的扶贫企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凹峰茶园占地600多亩,种植有单枞和绿茶两个品种,共有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75人入股,按照入股股数进行分红,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800元。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细坳镇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茶叶、脐橙、百香果等一批特色种植项目增强了扶贫产业“造血”功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了基础。

  细坳镇抓住特色产业构建扶贫长效机制,实现稳定脱贫的做法,是龙川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今年,龙川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科学指导扶贫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把因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岗戴口罩,上班量体温,复工不松防控。”龙川县委书记黄添胜在3月19日召开的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严格落实省、市、县关于降低疫情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的政策举措,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采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扶贫工程项目、扶贫车间以及小微扶贫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把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龙川县扶贫工作局局长魏建洪表示,今年2月以来,该局开展挂牌督战,派出6个工作组深入镇村,逐家走访企业了解情况,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让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受影响的贫困户尽快上岗就业。

  抢抓季节时令。春节后,龙川县24镇,茶油、茶叶、金线莲、甜叶菊、蜂蜜、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等农作物种植、管护、收成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超百家企业、种养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部复工复产,72家扶贫车间“动”了起来,在古邑大地奏响脱贫奔康的春日交响曲。

  省级龙头农业企业——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月20日复工,向参与种植油茶苗和旗下绿油农业源东美丽乡村产业体验园工作的群众发放了口罩,并要求大家劳动时要间隔2米以上,确保安全生产。目前,该公司扩种了3000亩油茶,并种植了一批葡萄苗。

  “今年春季该种的都种了下去,应当会迎来一个丰收年,参股的贫困户也会分到计划中的红利。”作为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掌门人,骆东梅的公司承载着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任。龙川县科学精准、分类施策指导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安全有序复工复产,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另外,龙川县涉及养殖豪猪、竹鼠、山猪、梅花鹿等6 个需转型的扶贫产业项目的贫困户,于3月底全部完成了转型转产。原本从事豪猪养殖的佗城镇东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建新,在佗城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对养殖的豪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后,转养一号香猪、家鸡等。

  不负春光,不负好时代。采茶制茶,养殖鹌鹑、黑山羊、蜜蜂,县内最大光伏扶贫电站首期正式并网发电等,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龙川县的扶贫企业“挂挡”全速运转,持续强化贫困村贫困户“造血”功能,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贫困户腰包“鼓”起来

  龙川县有数百名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聘到各类扶贫企业,以长期或临时务工的形式,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走上了脱贫奔康的希望之路。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重要时期,龙川县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眼下正是油茶种植的繁忙季节。受疫情影响,春节过后,赤光镇潭芬村贫困户杨满风无法外出务工。但幸运的是,今年2月,他应聘到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油茶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天有120元收入。在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就业的同时,油茶企业恢复生产,全县以扶贫开发资金入股油茶企业参与分红的587户贫困户1700多人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清明后谷雨前,春茶采摘正当时。龙川县义都镇桂林村嶅山上的数千亩茶树都冒出了嫩绿的新芽,随处可见茶农采茶的身影,茶叶特殊的清香盈满了村庄的上空。桂林村作为义都镇唯一的省定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43人。2016年,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结对帮扶桂林村。

  经过4年多的精准帮扶,目前桂林村茶叶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量由过去的3.5万多公斤增加到现在的5万公斤,茶叶年产值达1500万元,人均增收1900多元,52户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7107元增加至2019年的12602元。 2019年,桂林村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该村也从省定贫困村出列。

  “村里的贫困户都种有一定数量的茶树,摘完自家茶园的茶叶后,他们就会到茶叶种植大户家的茶园做事,收入有一定的保障。”桂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斌、义都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刁力科说道。

  除了油茶企业、茶叶种植基地外,龙母镇藕塘村甜叶菊基地也是周边贫困群众就业的好去处。龙母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邱其凤2017年就在藕塘村甜叶菊基地务工,两年后升职为甜叶菊基地的“管技”,负责基地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今年2月下旬以来,她带领10多名群众在基地劳作。另外,她还将家中的3亩地租给基地,并通过村里的产业帮扶资金入股,每年可从基地获得股金13%的分红。月工资3000多元,再加上年度分红,邱其凤家摘掉了“贫困帽”。

  2017年底,龙母镇共有7个村投入181.9万元参股甜叶菊基地,助力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创造更大效益。去年年底,该镇66户贫困户从甜叶菊基地拿到了第二笔分红资金,每户增收约2600元。

  除在家门口就业的贫困户外,还有部分贫困户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实现创业。赤光镇下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玲枝有一门生产腐竹的好技艺,却苦于没有资金建设腐竹加工作坊。在帮扶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帮助下,陆玲枝于去年12月建起了贵清源腐竹厂,并带动同村的另外4名贫困群众生产腐竹。 今年2月下旬,贵清源腐竹厂复产,每天生产腐竹50公斤。由于黄豆品质好,陆玲枝生产出来的腐竹香甜爽脆,备受消费者欢迎,收入有了保障,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农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走出大山

  种有110亩柑橘的佗城镇四甲东坑村俊杰种植场是村里的扶贫产业,涉及该村18户、70名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的增收问题。受疫情影响,该种植场的8万公斤橘子出现卖难问题。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8万公斤柑橘于今年3月初基本销售完毕,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

  在扶贫农产品销售中,电商起到了关键作用。据俊杰种植场负责人罗雪霞介绍,市、县有关媒体报道了俊杰种植场柑橘卖难问题后,当地的电商也积极介入,帮助种植场网上销售,让一度卖难的柑橘成了热销品。

  农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走出大山,是龙川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举措。该县充分利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平台,将电子商务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了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网点,为龙川县近百种扶贫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让农副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成功接轨市场,解决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去年底,全县累计消费扶贫交易额达3880多万元,带动帮扶贫困户1598户。

  疫情防控期间,龙川电商平台更是通过网上下单、本地配送到家等销售方式,有效解决了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镇级电商服务站对接的是本地农特产品,承担着为村民代购代销农产品的职责。疫情防控期间,各电商站点积极对接,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尽可能减少疫情给贫困户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有21家企业提前复工复产,主动对接县内有稳定货源的贫困村或农场,积极整合农产品货源,通过网上下单、自由搭配,助力龙川农产品销售。

  龙川电子商务产业园工作人员刘袁明表示,疫情防控期间,电商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千方百计把龙川县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龙川县共有投入运营的镇级电商服务站25个、供销社电商服务站27个、邮政电商服务站邮乐购8个,通过这些平台拓宽了销路,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疫情防控期间,龙川县通过本地配送开展的消费扶贫交易额达300多万元,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除了电商扶贫外,消费扶贫也是龙川县产业扶贫的一大特色。岩镇山池村羽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的2000多只“走地鸡”,经过200多天养殖后准备出栏,其中首批90只鸡统一宰杀后,通过快递发往深圳国信证券公司。

  “现在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幸好有公司消费扶贫,没有他们帮忙我的鸡就很难卖了。有这样稳定的销售渠道,我们只管放心养殖就行了。”羽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伟亮说。

  据了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山池村的深圳国信证券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投资15万元建设养鸡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群众养鸡,并负责将鸡销售出去,建立了从养鸡到卖鸡的产业模式。

  “我们每个星期收购90只鸡,一个月360只,一年销量4000多只。”国信证券驻山池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军说。从2017年起,消费扶贫的框架基本构建起来了,主要是由合作社负责养殖和宰杀工作,再由扶贫工作队将处理好的鸡供给公司的食堂。同时,该公司还鼓励员工采购帮扶村的扶贫农产品。该公司也打算将山池村打造成公司食堂后勤保障基地,供应食堂所需农产品。

  正是这种有效的帮扶模式,3年来,山池村的1万多只鸡、1万多公斤蜂蜜顺利售出,“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增强了群众脱贫的底气。

  无独有偶,帮扶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的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消费扶贫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该单位自2016年帮扶米贝村以来,通过消费扶贫模式,使米贝村的优质大米、家禽、香菇等农特产品走出了大山,走上了该公司及相关机构干部职工的家庭餐桌上。据悉,截至2019年底,米贝村出售大米近5万公斤,交易金额达80万元。

  “我们工作队的车每次回深圳,车里都装满了米贝村的农产品。” 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潘新东说道,每个队员都身兼推销员、收货员、送货员职责,千方百计把米贝村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从而增加群众的收入。

  电商助力,消费扶贫,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种养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龙川县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