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带百坊千创客|千年文脉 “活” 起来,好玩到上头!探秘板塘村翰林书屋~
7月12日至13日,龙川县老隆镇板塘村翰林书屋迎来了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文艺活动。作为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首个成功落地试点项目的书屋,在暑期伊始便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勃勃生机,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生动展现了“创客”项目激活乡村振兴的活力。
活动现场,民谣乐队演奏的动听旋律悠扬回荡,漆扇制作非遗活动更是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参与体验......一系列精彩活动轮番上演,为市民游客解锁了假期的“新玩法”。
小朋友戴欣冉说:“这个书屋建得很漂亮,里面也有很多书籍。今天在这里我还能体验做漂漆扇,很有趣!”
市民王娟说:“前段时间就知道这个翰林书屋亮灯开业了,夜景也很漂亮,孩子放暑假了就带他来这里玩一下,亲近一下大自然,也让孩子了解一下韦昌明的故事。”
翰林书屋所在的板塘村,是东江首位进士——韦昌明的故里。唐朝年间,韦昌明石岩苦读、金榜题名的故事流传千年。如今,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的背景下,龙川深挖韦昌明故里文化底蕴,谋划建设“进士故里·十里栖溪”项目。翰林书屋作为首批落地的“坊”(文化创意空间),让千年文脉可触可及,成为吸引“创客”聚集、激活乡村文化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之一。市民叶郁郁说:“这里既有文化底蕴又有自然风光,闲暇时光约上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到这里放松下心情,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据翰林书屋负责人介绍,书屋首层打造开放式咖啡屋和庭院空间,二层及以上为藏书与阅读区。作为“十带百坊千创客”行动的重要孵化平台,翰林书屋不仅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更致力于承接文化讲座、学术研讨、读书分享会及青年创客交流等活动,成为乡村文化交融、智慧碰撞与人才聚集的重要枢纽。好客茶驿·板塘书屋主理人刘俊兴说道:“希望通过打造一个集文化地标与创客平台于一体的空间,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吸引更多人发现龙川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底蕴,欢迎有想法的青年人才来此交流、创业。”
翰林书屋位于龙川县“古邑新川”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区域,是首个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其成功落地,标志着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在龙川取得实质性突破。该项目通过盘活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空间(坊),为后续吸引“千创客”返乡入乡创业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有力支撑,将进一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老隆镇板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新伟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动‘古邑新川’示范带建设,以‘十带百坊千创客’行动为引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优化创业环境,重点鼓励和支持更多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发展,共同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让更多‘创客’在乡村找到舞台。”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川积极构建“一带五区”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现代化县城示范样板。河源市“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的深入推进,为龙川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翰林书屋等项目的落地,正是龙川依托示范带(十带)建设,打造特色空间载体(百坊),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千创客),进而推动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的生动实践。随着越来越多聚焦“十带百坊千创客”的项目在龙川开花结果,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加速呈现。
龙川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海龙说:“接下来,我们将紧扣‘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以‘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为核心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带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并将特别注重在示范带上打造更多像翰林书屋这样有文化内涵、有吸引力的‘坊’,深挖龙川独特文化,串珠成链打造标志性文旅IP。同时,积极吸引优质企业参与项目运营,创造更多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吸引集聚‘千创客’,进一步提升龙川文旅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为龙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