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岭镇2022年工作回顾及2023年工作计划
贝岭镇2022年工作回顾及2023年工作计划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镇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推动贝岭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一年,我们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二十条”“新十条”,从严从紧筑牢防控屏障。坚持接种疫苗就是最科 学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以“不漏一人”的决心,动员全民接种疫苗,开展“送苗下乡”活动,全镇60周岁以上接种第一针1984人,覆盖率90%以上,平稳渡过疫情高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体干部职工、卫生院医护人员无惧风险、坚守一线,全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互助,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一年,我们坚决落实“经济要稳住”要求。我们攻坚克难,逆势前行,推进经济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序进行。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全年农林牧渔业经济总产值1.32亿元;固定投资总额达4300万元,各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
这一年,我们坚决守住“发展要安全”底线。以“7+2”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和百日巩固提升行动为抓手,以“网格化”智慧管控体系为载体,以周三消防夜查、周五交通整治行动为主线,全面落实道路交通“龙九条”、森林防火“十条”。全年共排查安全隐患362处,整治348处,整治率96.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成功打赢50年来最强的“龙舟水”防御硬仗,防汛期间共转移人员1043户2418人,其中雁化村、米贝村实行全村转移,实行了零伤亡少损失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年来,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一)全力推进“7+2”专项百日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年召开安全生产专题部署会议30余次,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累计开展安全隐患排查2000余次,出动7000余人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和排查工作,全面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辖区的安全系数,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焕发乡村新面貌。全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大力实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村巷道硬化、厕所革命、集中供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等补短板强弱项目,乡村振兴基础进一步提升。一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石马村脐橙种植迎来丰产期,年产量达到20万斤。米贝红掌花卉基地增资扩产,年产花卉约15万盆,产值180万元。二是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整治撂荒耕地184.51亩。三是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力开展清洁村庄行动,持续推进破旧泥砖房拆除和户厕改造工作。全面落实保洁员机制,收取垃圾清理费用共计215184元,收缴率94.19%,保洁长效化机制初见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四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完善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救助帮扶,真正做到动态清零;健全控辍保学、风险防范、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安全饮水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成果。
(三)深入推进民生工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政务服务大厅,逐渐完善服务大厅窗口基础设施,严格执行窗口办事制度,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要做到“一次性告知”,最大限度的避免申请人重复往返。累计受理业务1313宗,办结1305宗,办结率99.4%。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序推进省道S238线改建工程征地施工,全面推动街道生态停车场、柏油路、农贸市场、街道供水巩固提升建设,有效缓解贝岭街道拥挤、停车难等问题,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生活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四)注重防治并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各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定期开展巡河、护河,整治占用河道行为,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开展河道“五清”行动。建立镇、村林长制,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强化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预防治理,努力让贝岭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二是持续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已完成1个镇级污水集中处理站,4个村级污水集中处理点,在建有5个村污水集中处理点。推进雨污分流建设全覆盖,现已完成8个行政村雨污分流主管网铺设。三是深入推进生态优先行动。生态建设13个“必答题”取得积极成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6个问题,全面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五)加强社会治理,保障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一是常态化开展信访安全工作。坚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突出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为全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信访案件数量40件,已办结40件,未发生因处理不当激化成刑事案件的情况。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我们以“6+6+N”为契机,定期组织力量进行一次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及时摸排掌握了一些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的重点事项、重点人员和一些苗头性、动态性问题,做到了未访先知、接访有备。镇共排查重大矛盾纠纷19宗,已化解的19宗。三是抓紧抓实稳控措施。针对社会维稳重点人员稳控工作,成立社会维稳重点人员稳控工作专班,专人负责。目前我镇梳理重点人员9名,专班及时开展涉稳情况研判,密切关注其动向,加强教育疏导稳控。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件。持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三个半天”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移民、机关事务、工会、共青团、关工委、残联、殡葬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镇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上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大力支持我镇发展的有关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和项目建设水平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重点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安全生产、基层治理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够,干事创业本领不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斗争精神,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贝岭镇构建新发展格局显现成效的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26项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1.壮大农业产业。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扩大脐橙、香菇、木耳、红掌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着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打造贝岭农业特色品牌。
2.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以生态资源、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地热资源等为依托,加快推进生态温泉、古驿道、古建筑等开发利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动发展具有水库风光、古驿道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的生态康养旅游项目。联合细坳镇共同申请政府专项债,共同开发打造红色古盐道,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二)聚焦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
3.保持水环境质量优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河流保护力度;推进河道清洁工程,改善河流周边环境;推动绿色生态水网建设,常态化开展枫树坝库区环境、非法采砂等巡查整治。
4.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新建6个污水处理站点建设。
5.保护森林资源。深入推进“绿美广东”建设六大行动,大力推进绿美贝岭建设,切实管护好森林资源。贯彻落实好《广东省森林防火条例》,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破坏林地的行为,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
6.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全域推动农村供水“三同五化”,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加快镇级自来水厂和街道供水提升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
(三)聚焦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7.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战。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破旧泥砖瓦房清拆扫尾攻坚工作,改造存量问题厕所,常态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费收取。
8.打好美丽乡村建设战。以创建粤赣省际边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带为抓手,接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
9.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实现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动态清零;持续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加强扶贫资产项目风险管控,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10.打好粮食保卫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按照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稳中有升;持续巩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成果,确保全镇粮食保质保量。
11.打好发展经济战。科学谋划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因地制宜成立并运营好“龙川县贝海温泉开发有限公司”,以政策资金开启“输血”闸门,多元发展增强“造血”机能,立足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完成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底线任务。
12.完善镇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省道S238线贝岭段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道S238线与圩镇连接公路建设;加快推进石芬至石马道路拓宽工程;持续做好村内道路、巷道硬底化建设;提升优化通各村景点道路建设,打造全域旅游交通网络。
(四)聚焦镇域提质,增强高质量发展韧性
13.实施美丽圩镇建设行动。开展圩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改变贝岭镇“有市无场、商品交易零散混乱”的落后现状;完成“三线”整治和街道规范管理、落实街道卫生清洁,提升美丽圩镇面貌。
14.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镇政府机关宿舍楼建设,改善干部职工住宿条件,完善机关大院门坪升级改造;推动贝岭影剧院修缮项目开工建设。
15.持续做好卫片图斑整改工作。加大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力度,确保违法建筑“零新增”,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五)聚焦民生保障,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16.加强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教学投入,改善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的教育。
17.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继续开展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持续做好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障水平;做好农村妇女、留守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
18.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墓山选址征地工作。
19.推进健康贝岭建设。大力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完善助力群众健康配套设施,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控制重大疾病危害,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疗卫生相关支撑能力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六)聚焦安全治理,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20.持续推进网格化智慧管控工作。抓好网格巡查队伍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网格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深化网格化综合巡查队伍的日常监管,规范队伍的管理和运作,对网格员实行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网格化智慧管控功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21.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坚持实施交通安全“龙九条”,常态化开展周五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和集中整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重点关注校园周边安全问题,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22.推进农村削坡建房和地质灾害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镇干部和村(居)干部包干到户责任制,对削坡建房风险户实行群测群防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削坡建房风险点的巡查、监测和预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3.常态化推进“7+2”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特别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确保全镇全年“零事故、无死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要求,深刻吸取各地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持续开展燃气、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24.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和提升应对能力。定期开展自然灾害会商研判,落实灾情报送和救灾救助工作;加强防汛备汛能力建设,加快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应急救援队伍,完善镇村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七)聚焦党建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堡垒
25.探索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2022年已在石马村探索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2023年将全镇推广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26.创新党建新亮点。以村(居)支部为单位,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深圳、广州、惠州、东莞等地设立流动党小组,通过乡情亲情联系,让在外党员离家离乡不离党,同时通过流动党员拉钩联系服务外出群众制度,把流动党员、外出群众牢牢凝聚在党旗下,使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
龙川县贝岭镇人民政府
2023年3月30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