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广旅体局2022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办好6大项目的实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旅游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动公共服务建设跃上新水平。完善提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领域数字化建设;持续推动全县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动红色革命遗址建设,支持提升老区苏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补齐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短板,大力抓好县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和乡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建设;努力推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驿站、咨询中心(点),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推进重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龙川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组织实施5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完善村级公共体育设施短板,普及60个行政村体育器材配备工作,完成一年一度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继续实施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加强新时代龙川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领全县文艺院团加大创作生产力度,抓好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生产。深入挖掘龙川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讲好客家文化、赵佗文化、姓氏文化,打造一批具有龙川风格、客家风骨、岭南风尚的精品力作。
全力推动群众活动和赛事取得新成绩。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活动内容,构建体育惠民活动新格局。继续抓好全县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不断提高全县竞技体育训练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体育项目。
(三)全力推进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抢抓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机遇,主动适应消费新需求,把文旅休闲康养产业作为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推动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着重构建“一城一山一水”全域旅游产业布局。“一城”指佗城,推动佗城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依托赣深、梅龙两条高铁便捷的交通,将佗城古城、塔西温泉资源与高铁新城联动、融合开发,大力发展高铁旅游经济,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示范区。“一山”指霍山,着重打造环霍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积极推动霍山旅游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深入挖掘霍龙文化,结合龙川鱼生文化、甘陂村畲族文化、黄居仁红色文化、民宿建设,串珠成链打造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区。“一水”指温矿水资源,着重打造东江源生态康养区,立足温矿泉、生态、山地等康养资源,深耕大健康产业,发展青龙湖、黎咀矿泉、贝岭温泉等旅游品牌,结合沿途生态、乡村、城镇风貌以及东江画廊旅游公路建设,建设成山水印象生态康养区。统筹县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客家古邑文化深度游、温泉康养游、农业体验游、红色教育游,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大湾区健康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旅游+文化”,结合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侨乡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积极配合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央苏区留守红军文化园,打造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旅游+农业”,积极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旅游+教育”,立足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发挥赵佗古邑研学教育基地作用,以及全域旅游推进产业融合的带动效应,释放“旅游+教育”产业动能。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点面结合的全域特色旅游目的地,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大格局,全面提升龙川生态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重点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重视继续升级现有乡村旅游点和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能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乡村旅游,把我县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好山好水好空气、原汁原味原生态做成“卖点”,形成以农家乐、特色民宿、农旅示范点、旅游特色村镇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态势。以霍山旅游风景区和佗城景区带动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结合我县鹤市罗乐村、上坪镇青云村、黄布镇欧江村、廻龙镇五兴龙苏维埃政府旧址、细坳镇小参村等乡村旅游点、红色旅游资源、粤赣边界、古驿道等串连形成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和落地性强的旅游线路。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在全县重要的文化场所景区、酒店、广场、路口等进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提高智慧旅游运营质量,实现一机一码游龙川。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宣传推介龙川文化旅游,继续开展与珠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精心筛选、组织文化和旅游企业参与各类专项旅游展、旅游博览会、文博会等活动;同时在重要客源地有计划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进一步拓展我县旅游在国内的旅游客源地,提高龙川文旅知名度;加强网络媒体新兴宣传,选择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筹备策划龙川文化旅游美食展示活动,打造我县旅游特色的品牌。
抓好全县体育彩票网点提质工作。壮大规范体彩销售队伍,加强对体彩从业人员培训,推进网点标准化建设管理,力争实现我县的年度体彩销售量逐年增长。
(四)推动重点项目提效破局
全力推动“三馆”项目、霍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佗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佗城古镇升级改造项目、泰华城酒店、环霍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绿油花果树小镇、五色茶岭景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重点文旅体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
继续开展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和全县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工作。完成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开展龙川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复核县第一至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及已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未定级文物有关工作。开展南越王庙修缮施工招投标及修缮施工、开展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和叶卓故居陈列展示工程,继续争取黄居仁故居修缮工程资金。
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加强非遗宣传传播和普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健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继续做好资料、视频、图片、辅助资料的收集整理。支持鼓励12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开展、开发非遗技艺品牌化、非遗技艺市场化、非遗技艺产业化,兴办经济实体,打造特色产品。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工作。继续推进传承基地的提升改造工程。
(六)促进“融湾”“融深”对外交流开放合作
完善“融湾”“融深”文化旅游体育合作工作机制。加强产业共建,实现资源互补。大力实施“文化+”战略,加强与“双区”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影视演艺等产业合作,推动龙川传统文化旅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合作共建,引进多家大湾区文化企业落户龙川,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宣传平台共建共享实现客源互送。整合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吸引珠三角地区游客到龙川旅游。
(七)加强文旅体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重要节假日和汛期、暑期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日常监管,加大“黑广播”查处力度确保全年电视安全播出无责任事故。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配置好执法车辆,加强办案力度,提升办案质量,提高执法工作水平。
(八)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建教育载体和方式,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为契机,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范和查处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防火墙”,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管理。
此外,认真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创文、综治、禁毒、保密、信访、政务公开、乡村振兴等工作,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