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解读+文字解读《龙川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龙川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解读文字说明
说明:通过阅读“关于印发龙川县“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整理了阅读内容,我们将内容进行了提炼,整理成图片解读形式,让市民更方便的阅读理解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一、背景依据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6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办〔2022〕20号)和《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河源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河府办〔2023〕12号)精神,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
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持证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
高中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机会明显增加
1、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网络资源平台应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和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基本建立。
2、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医疗康复、特殊教育进一步融合。
3、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完善保障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健全特殊教育体系
1、持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适宜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建立健全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联动机制和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随尽随、就近就便入学。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合理控制送教上门安置学生人数和比例,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提高学前儿童入学率,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增设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开展“随班就读示范园行动”,对招收学前残疾儿童入读的幼儿园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通过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等形式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增加残疾人进入普通高校就读机会。
3、逐步扩展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将学习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纳入特殊教育服务范围,参照随班就读学生标准提供各类支持资源,并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
(二)推进融合教育发展
4、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双向融合。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幼儿园开展集团化办学,把普特融合办学纳入集团化办学试点与实验,探索适宜有效的融合教育模式。开展特殊教育咨询、测查、评估、建档等工作,开展学科知识辅导、生活辅导、社会适应性训练和康复训练等活动。
5、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互融通。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合理设置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加强残疾学生就业指导与援助,探索开展面向残疾学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
6、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教育、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跨部门共享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平台,构建残疾儿童少年协同服务和动态追踪机制。建设广覆盖、多层次的数字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充分满足残疾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为残疾儿童少年建立个人终身电子学习档案。
(三)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统筹使用省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特殊教育补助中央资金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资金,支持新建、改建和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到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特殊教育教师按政策享受相关待遇、津贴补贴等。
8、保障特殊教育学位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特殊教育学校,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9、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在乡镇(街道)的小学和初中因地制宜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全面建成资源教室,足额配备专职资源教师。各级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依托现有资源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普通学校“无障碍校园”建设,开展通过市县组团学校结对和教科研拉动等措施。
10、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机构中合法的特殊教育教师纳入教师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范围。举办县级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殊教育组比赛。
11、提升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探索开发特色化特殊教育地方课程,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推动普通教育学校调整课程与教学安排,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县教师发展中心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特殊教育教研员。
12、开展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开展县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试点,把质量监测教育评价与质量提升相结合,定期反馈质量监测结果。积极研制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质量测评办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