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义务教育学校“1+X”城乡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修订)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别,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经研究,决定继续实施以“1+X”(1所县城学校加2~3所乡镇学校)的城乡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模式(以下简称“城乡协同”),全面构建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创新,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减负提质”这一主线,进一步强化城乡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优势互补,努力构建集团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规划安排
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协同”活动以“1+X”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由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县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成立21个合作小组,其中中学10个小组、小学11个小组。“城乡协同”组合作活动由县城学校负责牵头组织,主要内容包括负责成立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出台并完善相应活动方案,明确合作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科学规划合作帮扶的内容和项目,全面推进合作的开展和实施。具体规划安排如下:
注:1.相关学科的教研员要参加活动。
2.苏区学校“城乡协同”相关活动不纳入2024年考核范围。
注:相关学科的教研员要参加活动。
四、实施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协同”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县城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组内各校的优势,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帮扶与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学校间优势互补、团队合作、协同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县学校办学水平。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管理互融
1.合作校之间校长每学期至少集中交流一次,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经验,分享先进的办学思想、管理方法、规章制度,使合作校管理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2.合作校之间副校长每学期到对方学校参加对口交流活动,共同探讨有效的管理模式。
3.合作校之间互派中层干部到对方学校实地考察,促进学校管理经验交流。
(二)课堂教学互通
1.合作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2.加强合作校之间教学常规经验交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扎实开展送课、送教、互访学习、听课评课等活动,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3.合作校之间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水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加强课程改革的交流,发挥优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帮助薄弱学校推进课程建设。
(三)队伍交流互派
1.各合作校要共同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
2.加强合作校之间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的联系,以帮扶结对的形式,采取互帮互学的方法,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和提高。
3.县城学校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及送教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乡镇学校安排教师分批到县城学校轮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5.充分发挥省、市、县三名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每年承担送课、送教任务,共同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资源建设互补
1.合作校之间要发挥优势,加强文化共育,提升办学品位,助推校园文化更有品质、更有特色。
2.县城学校可根据实际,力所能及在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学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乡镇学校一定支持,全面提升合作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推动“城乡协同”合作校由单体优势扩大到整体优势,由局部优势扩大到全局优势。
五、实施要求
(一)思想高度统一,提高认识。各合作校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协同”工作,统一思想,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敢于担当,制定、完善、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方案。重点围绕提高学校治理能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狠抓落实,勇于作为。
(二)成立工作小组,保障实施。为促进“城乡协同”活动扎实高效开展,各合作校要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每次活动一要提前与中心联系人沟通好,组织好各合作校之间的“城乡协同”工作,真正让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合作校要有负责本项工作的分管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主动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各校要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保障。
(三)形成具体方案,有章可循。各合作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用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教研活动前须将具体安排表及审核好的材料(含活动计划、教学设计、讲座稿等)发送至县教师发展中心各组联系人,各校要做到有部署、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宣传(公众号推送)、有活动环节内容的记录台账(含签到表、听评课记录、总结、专题讲座评价表等),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送教材料、台帐和宣传稿上交县教师发展中心留存。
(四)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实效。日常考核要求“城乡协同”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活动,活动次数及合作成效(材料提交情况和质量监测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评估检查项目。
附件1.
“1+X”城乡协同组活动之讲座标准
讲座基本要求:
1.观点要新颖,内容要丰富,语言要精准,具有独到的见解。
2.讲座内容要以教学管理、科组建设、学科教学为主。
3.讲座时间原则上要求30分钟以上。(低于20分钟不发县级讲座证明)
4.讲座课件、讲座评价表或文字材料要上交县教师发展中心备案。
附件2.
龙川县“1+X”城乡协同组活动讲座评价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