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义务教育

龙川县义务教育学校“1+X”城乡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修订)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4-11-07来源: 龙川县教育局 阅读人次:-
【字体: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别,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经研究,决定继续实施以“1+X”(1所县城学校加2~3所乡镇学校)的城乡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模式(以下简称“城乡协同”),全面构建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创新,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紧围绕“减负提质”这一主线,进一步强化城乡帮扶、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不断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优势互补,努力构建集团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规划安排

  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协同”活动以“1+X”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由县教育局统筹规划,县教师发展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成立21个合作小组,其中中学10个小组、小学11个小组。“城乡协同”组合作活动由县城学校负责牵头组织,主要内容包括负责成立领导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出台并完善相应活动方案,明确合作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科学规划合作帮扶的内容和项目,全面推进合作的开展和实施。具体规划安排如下:

(一)龙川县义务教育学校初中“城乡协同”组


序号

县城学校

乡镇学校

联系人

总联系人

1

一中初中部

佗城中学、龙母中学、廻龙中学

卢烈宏

周群彬

李魁炳

2

培英学校

苏区学校

车田中学、黄石中学、田心中学

孙军法

3

维嘉学校

黎咀中学、四都振寰中学、谷前中学

王文教

4

新城初级中学

细坳中学、贝岭中学

张新燕

5

老隆学校

通衢中学、金安中学

曾锦锋

6

卓峰学校

永和中学、石坑学校、洋贝居仁学校

孙军法

7

莲南学校

义都中学、岩镇中学、黄布中学

刁锦锋

8

龙川一中城东校区

丰稔中学、登云中学

朱  威

9

龙实A校区

上坪中学、赤光中学、铁场中学

卢烈宏

10

宏图学校

麻布岗中学、新田中学、紫市中学

王文教

  注:1.相关学科的教研员要参加活动。

  2.苏区学校“城乡协同”相关活动不纳入2024年考核范围。

(二)龙川县义务教育学校小学“城乡协同”组


序号

县城学校

乡镇学校

联系人

总联系人

1

培英学校

车田镇中心小学、黄石镇中心小学

刘国卿

2

维嘉学校

老隆第二中心小学、丰稔镇中心小学

黄东梅

3

卓峰学校

石坑学校、洋贝居仁学校、龙母永和学校

邹丽霞

4

莲南学校

义都镇中心小学、紫市镇中心小学

吴连映

5

龙川一小

贝岭镇中心小学、麻布岗中心小学、老隆学校

刘国卿

6

实验小学

佗城镇中心小学、田心镇中心小学、黎咀镇中心小学

黄东梅

7

水贝小学

龙母镇中心小学、四都镇中心小学、通衢镇中心小学

邹丽霞

8

老隆一小

岩镇中心小学、细坳镇中心小学

吴连映

9

老隆二小

新田镇中心小学、上坪镇中心小学

刘国卿

10

老隆三小

黄布镇中心小学、登云镇中心小学、铁场镇中心小学

邹丽霞

11

龙实B校区

赤光镇中心小学、廻龙镇中心小学、鹤市镇中心小学

吴连映

  注:相关学科的教研员要参加活动。

  四、实施内容

  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协同”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县城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组内各校的优势,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帮扶与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学校间优势互补、团队合作、协同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县学校办学水平。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管理互融

  1.合作校之间校长每学期至少集中交流一次,共同研究管理工作和交流管理经验,分享先进的办学思想、管理方法、规章制度,使合作校管理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2.合作校之间副校长每学期到对方学校参加对口交流活动,共同探讨有效的管理模式。

  3.合作校之间互派中层干部到对方学校实地考察,促进学校管理经验交流。

  (二)课堂教学互通

  1.合作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战场,开展教学交流、联合教研、集体备课等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2.加强合作校之间教学常规经验交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扎实开展送课、送教、互访学习、听课评课等活动,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3.合作校之间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水平,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加强课程改革的交流,发挥优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帮助薄弱学校推进课程建设。

  (三)队伍交流互派

  1.各合作校要共同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

  2.加强合作校之间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的联系,以帮扶结对的形式,采取互帮互学的方法,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和提高。

  3.县城学校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及送教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乡镇学校安排教师分批到县城学校轮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5.充分发挥省、市、县三名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每年承担送课、送教任务,共同推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资源建设互补

  1.合作校之间要发挥优势,加强文化共育,提升办学品位,助推校园文化更有品质、更有特色。

  2.县城学校可根据实际,力所能及在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学设备等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乡镇学校一定支持,全面提升合作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推动“城乡协同”合作校由单体优势扩大到整体优势,由局部优势扩大到全局优势。

  五、实施要求

  (一)思想高度统一,提高认识。各合作校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协同”工作,统一思想,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敢于担当,制定、完善、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方案。重点围绕提高学校治理能力、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狠抓落实,勇于作为。

  (二)成立工作小组,保障实施。为促进“城乡协同”活动扎实高效开展,各合作校要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每次活动一要提前与中心联系人沟通好,组织好各合作校之间的“城乡协同”工作,真正让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合作校要有负责本项工作的分管领导,专门负责组织实施,主动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各校要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保障。

  (三)形成具体方案,有章可循。各合作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用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教研活动前须将具体安排表及审核好的材料(含活动计划、教学设计、讲座稿等)发送至县教师发展中心各组联系人,各校要做到有部署、有安排、有落实、有总结、有宣传(公众号推送)、有活动环节内容的记录台账(含签到表、听评课记录、总结、专题讲座评价表等),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将送教材料、台帐和宣传稿上交县教师发展中心留存。

  (四)强化过程考核,突出实效。日常考核要求“城乡协同”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活动,活动次数及合作成效(材料提交情况和质量监测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评估检查项目。

  附件1.

  “1+X”城乡协同组活动之讲座标准

  讲座基本要求:

  1.观点要新颖,内容要丰富,语言要精准,具有独到的见解。

  2.讲座内容要以教学管理、科组建设、学科教学为主。

  3.讲座时间原则上要求30分钟以上。(低于20分钟不发县级讲座证明)

  4.讲座课件、讲座评价表或文字材料要上交县教师发展中心备案。

  附件2.

龙川县“1+X”城乡协同组活动讲座评价表

城乡协同组: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单位):

讲座人员:

讲座题目:

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A

B

C

D

选题

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相关。

20-16

15-11

10-6

5-0

论证

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

文献

文献资料是否详实;是否具有代表性。

20-16

15-11

10-6

5-0

规范

字数及用纸是否符合规定,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

能力

是否运用了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教学研究能力。

20-16

15-11

10-6

5-0

评价等级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