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龙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4-02-03来源: 本网 阅读人次:-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3日在龙川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龙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朱以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力拼经济、全面提效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龙川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稳预期、争上游,经济运行呈现新态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81.62亿元、增长6.0%,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75亿元、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31.19亿元、增长12.9%,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亿元、增长21.6%,增速全市行政区中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2.0%;房地产销售面积12.26万平方米、增长24.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社消零总额65.38亿元、增长7.4%。全县现有市场主体36683户,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27.6%、16.4%,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这一年,我们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夯基础、补短板,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公园城市初显雏形。扎实推进“一江两岸”产城融合项目,推动老旧小区改造3个,创成“门前三包”示范街2条、示范市场2个、绿色社区4个。龙商大厦、梅龙高铁幸福安置地(一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幸福大道全线贯通。镇域活力持续激发。制定各镇“16字”发展定位,投入2400万元开展乡村振兴镇域规划编制,投资5亿元打造宜居圩镇,24个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老隆镇入选省百强镇,佗城镇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老隆镇、田心镇、黄布镇在全市“百千万工程”大擂台均获得组别第二名。和美乡村加快建设。13个村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3个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功举办“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评选优质招商项目44个、投资额达3.8亿元。创新开展千名乡贤返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签约项目8个、投资额达13亿元。新改造农村公路133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完成15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户厕改造1386户,建设“四小园”1388个,完成农房美化1万多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率连续两年超100%。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3.14万亩、总产量23.92万吨,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完成油茶省级产业园建设,油茶、丝苗米、茶叶产值分别达15亿元、10亿元、5.3亿元。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省“菜篮子”基地3个、市“菜篮子”基地11个,4个规格产品入选“圳品”。农村收入稳步增长。组建强村公司27家、实现24个镇全覆盖,承接项目61个,入选全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建成富民工坊53家、带动就业1693人次。2023年村集体收入总量超亿元、增长60%以上,全县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

  这一年,我们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抓产业、攻项目,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深入实施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出台《促进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培育有成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0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2.6%。“一园四小区”落户企业达155家,电子信息、建筑工业、应急与节能、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产值分别达66.5亿元、16.7亿元、9亿元、7.5亿元、22.2亿元。项目攻坚有战果。实施“281309”行动,促成景旺三期、远征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总额达37亿元,金奇辉、宝利光电等13个项目基本建成、全面达产后产值超16亿元。成功举办“9+2”大湾区商会论坛,新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达75.8亿元,其中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40.2亿元。平台建设有力度。促成全省首个县级城市与省农发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为工业园投资公司注入3.6亿元“金融活水”。扎实推进“3个1平方公里”计划,完成第二年度整治提升产业用地923亩,完成樟塘片区土地征拆704.6亩。优化高铁新城规划,从原有工业、居住、商业2:2:6比例调整成6:2:2,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这一年,我们深入推进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强治理、扬优势,生态环境得到新优化。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胜势。生态底色更加鲜明。完成林分优化6.2万亩、新造林抚育3.25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深入实施“一名党员一棵树,一个支部一片林”绿美行动,组织义务植树活动35场次、植树面积1.3万亩。创成省级森林乡村1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3个,完成松林公园示范点建设,梅子坑森林公园建设扎实推进,霍山森林公园启动规划修编。建立“林长+警长”和“森林义警”等森林管护机制,在“绿美广东竞风华”河源赛区中获第二名。生态治理有力有效。生态建设13个“必答题”成效显著,查处涉林涉生态案件34宗,完成外来物种入侵普查314.8万亩、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2.5万亩、飞防2万亩。整改小水电站148宗、退出2宗,全面完成鹤市河流域禁养区内42家非法养殖场整改。能源生态园项目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3.1%。顺利通过第二轮第二批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效益持续释放。首批林业碳汇交易为54个村带来1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突破。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龙川县首届八宝鱼生美食文化周”等系列活动,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县,佗城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全县A级景区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7.5%、56.2%。

  这一年,我们全域全面“融湾”“融深”,推改革、促创新,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与“双区”互联互通,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重点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启动农贸市场纳统试点,完成隆东、富民两个农贸市场7户“个转企”。推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923个拆除类图斑全部拆除。申请地方专项债2亿元,推进佗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产业园区入选省首批“双碳”试点单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完成“证照分离”改革,推动39个单位和1234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办结政务服务事项60.3万宗。开设综合窗口18个,实现“一窗通办”。投放“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342台,实现315个行政村全覆盖,服务7.7万人次。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创成全省首个“反向飞地”园区。与南科大、深信院建立“双百行动”结对共建关系,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揭牌运作。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迈诺工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填补了河源市该领域空白。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增博士工作站等平台载体7个,引进各类人才2098人。完成专利授权363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11笔3.95亿元。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梅龙高铁、龙寻高速征拆,龙韶铁路、龙汕铁路列入省“十四五”交通综合规划,梅河韶高速、通用机场、现代物流园和东江航道扩能升级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新改建国省道和改造路面34公里。

  这一年,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防风险、守底线,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守好安全发展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常态化落实交通安全“龙九条”、森林防灭火“十条措施”、周三消防夜查、周五交通整治等机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5.7%、31.3%、30.5%。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案件数下降7%,电信诈骗警情下降22%。风险隐患精准整治。整治重大事故隐患214项、交通安全隐患1300余处、自建房安全隐患2468个,完成2480户削坡建房整治任务,用好1:10000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成果,汛期实现“零伤亡、少损失”。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重复访占比下降10.4%,被推荐为全国信访示范县。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基本完成中东学府里等6个问题楼盘处置,解决近5000户业主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完成近4000户业主“保交楼”工作;迎宾大道历史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龙川融和村镇银行在全省6家重点关注金融机构中率先出清风险;专班推进解决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县无线电厂、矿泉三厂、造船厂等企业处置问题。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保障有力有效。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菜丁大厦、下泡水农贸市场等重大民生项目动工建设。落实“面对面”机制、办结民生问题335宗,开通“龙川民声通”信箱、办结来信293封。开展“三项工程”系列技能培训2664人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546.3万元,带动就业创业1018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7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建成“长者饭堂”4个、老人活动中心12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4个,完成特困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17户。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包保工作实现“7个100%”,完成食品抽检3603批次、农产品快检快筛17801批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320个。全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组建教育集团2个,苏区学校启动主体工程建设,龙川职校、龙川技校、川中教育集团城东校区改扩建等项目稳步推进,成功举办龙川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龙川一中建校110周年庆典活动。卫生事业扩优提质。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在粤东粤西粤北94个县区中排名前列,创成全省首个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全市首个“广东省健康县”,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县、镇创建考核,连续6年县城内住院率90%以上、全市稳居第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文体事业活力焕发。广大群众热切期盼的县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成功举办村BA篮球联赛、超百公里骑行、环霍山30公里徒步等体育活动,夺得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金牌1枚、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金牌7枚。抓好红色革命旧址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佗城古镇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市级非遗文化项目申报5个,推动手擎木偶戏、龙川杂技等民间技艺进校园。

  这一年,我们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转作风、提效能,政府形象展现新面貌。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精心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方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37件,政协提案70件,办复率100%。我们积极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刚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坚决控制不合理、不合规支出。我们全面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法产单位增长89%,个体经营户增长112.3%。我们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成立县域行政合规建设共创中心,完成796本《行政合规手册》编制,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我们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慢半拍”“躺平”等现象,政府系统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供销、国防动员、双拥、预备役建设、外事、侨务、移民、机关事务、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关工委、红十字会、文联、科协、残联、史志、档案、老龄、殡葬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挑战复杂严峻,付出的努力尤为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武警、政法干警和驻龙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参与和支持龙川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基础不牢固,农业产业规模偏小,工业亩均效益偏低,项目储备数量偏少,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城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镇域经济缺乏产业带动,农村发展“造血”能力偏弱。三是民生领域短板突出,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仍不平衡,人居环境“脏乱差”一定程度存在。四是作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干部的素质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少数干部存在“躺平”思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主要目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从2023年工作情况来看,龙川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六大机遇”“六大优势”不断凸显,县域承载力、吸引力、竞争力持续提升,社会各界持续看好龙川、选择龙川、投资龙川。我们要坚定信心、顺时应势、笃行实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不断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推进龙川全面振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和县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奋力推进龙川全面振兴”为使命任务,众志成城、决战决胜,努力在打造“三大河源样板”中争创一流、在河源实现“八大新提升”中力争上游,沿着正确方向走好龙川现代化建设之路。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100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力在“百千万工程”上争创一流

  1.做好城乡控规编制。结合“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已编详细规划评估、划分及修编,分片区推进各镇详细规划编制。

  2.打造“公园城市”。加快推进“一江两岸”产城融合项目,建设城市绿地和小公园4个以上,推进县城植绿增绿,打造“百园之城”“烟火漫城”。突出抓好“六乱”整治,规范夜市经营和临时摆卖区管理,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3.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国道G205线北移项目,推进东风西路(鸿景花园段、兴泰花园段)改造、东江西岸公园广场等项目建设,完善北出口片区市政基础设施。

  4.推进幸福新城建设。加快幸福大道、越王东路、梅龙高铁下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主干道供水管网、市政管线贯通建设,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有序疏解转移老城区人口、产业和服务功能,加快打造容纳10万以上人口的新中心区。

  5.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加快编制高铁新城产城融合规划,推进越王西路、宝龙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6.创建绿色社区。加强县城市政绿化管养,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创建绿色社区5个。

  7.改造老旧小区。加快完成老隆镇第一小学、相印花园、商贸城等3个片区项目改造,推动龙城、老隆港、水坑、莲南、教师新村等5个片区开工改造。

  8.全面开展美丽圩镇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对照“七个一”建设要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圩镇风貌品质。

  9.加快推进佗城典型镇建设。围绕打造“秦汉岭南第一古镇”发展定位,启动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推动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美丽圩镇规划等多规合一。深挖历史底蕴,加强文物保护,提升管理水平,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微短剧,打造特色文旅IP。

  10.扎实推进典型村建设。“一村一策”推进典型村产业、风貌、文化、服务、生态、智慧、治理建设七大任务,推动13个省级典型村、13个市级典型村在全省、全市争先出彩。

  11.支持强村公司发展壮大。加强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人才和要素供给,深入实施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推动全县强村公司实现总营业额超500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

  12.推进富民工坊建设。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向农村布局,支持村(居)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场所建设“富民工坊”,吸纳农户就近就业超2500人次,人均增收超3.2万元,助力企业增产超2亿元。

  1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扶持实施19个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4.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加快推进“环卫一体化”,深入实施“六清三绿一改”,持续开展“千塘万渠”清淤行动,推动70%以上存量问题厕所完成整改、7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15.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成“东江水韵”示范带,完成东江湿地公园、崖坡花园等14个项目建设。推动“霍山红印”示范带建设。

  16.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广东省“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实现参与企业数量增加20%以上。

  17.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强化宅基地政策宣传及日常监管,坚决遏制新增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

  18.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强化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确保有劳力脱贫人口收入增速不低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农民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健全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风险预警机制,推动防返贫监测对象稳定实现动态清零。

  19.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等治理方式,开展“三美”文明家庭创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0.开展“三线”整治攻坚年行动。推动15个乡镇“三线”整治一期工程项目落地,推进重点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弱电管线入槽整治,圩镇和行政村“三线”整治完成率85%以上。

  21.完善电力通讯设施。推进赤光、细坳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立项,加快莲塘站扩建主变、分布式光伏和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接入系统等工程建设。完成通信基站升级改造238个。

  (二)着力推进产业兴县,奋力在制造业当家上争创一流

  22.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抓好“双碳”试点,做好规划编制,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建成省级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加快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省高新技术开发区。

  23.做大主导产业。发挥“4+1”主导产业带动效应,引进6家延链强链企业,支持景旺电子、兴莱鞋业、中建二局、丹尼玩具、纽恩泰、迈诺工业、新陆新材料等龙头企业稳产增产,推动景旺三期、远征、精智、金奇辉等项目加快建设。

  24.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完成第三年度用地整治提升行动450亩任务,完成产业园区500亩和高铁新城产城融合240亩的扩园目标。

  25.打造创新发展平台。用好“人才飞地”“百千万工程智库”,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3个。

  26.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完成园区高速出口、市政道路、边坡整治等工程优化升级,推动樟塘片区路网和园区示范性创新产业加速器等项目开工建设。

  27.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扎实做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力争新上规企业5家。

  28.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10家次,引导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5家次。

  29.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存量12家。

  30.发展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解决霍山矿泉水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冰约泉、众合粮食、湾叶农业等水饮料及食品企业稳产增产,加快引进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龙头企业。

  31.推动商贸企业发展。大力开展“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活动,支持大型商超、餐饮酒店等发展壮大,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家。

  32.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耕地流出整改、占补平衡,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建设高标准农田5.2万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53.14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3.92万吨以上。

  33.加强农业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点建设,做好疫病调查、监测和消毒灭原,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镇一园”全覆盖项目建设,力争油茶、丝苗米、茶叶产值分别达18亿元、10.5亿元、5.5亿元。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粤字号”品牌产品或示范基地1个。

  35.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巩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成效,扎实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培育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

  36.做好“土特产”文章。谋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园,打响老隆牛筋糕、车田豆腐、龙川壹号腊肠等特色美食品牌,推动蜂蜜、腐竹、竹笋等“小特产”打造成“大产业”。

  37.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推进黄江水库、高陂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加快现代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38.发展全域旅游。按照“一城一山一水”全域旅游布局,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游、森林游、红色游等业态产品,推动霍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做大做强“六色”旅游品牌。

  (三)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奋力在绿美生态建设上争创一流

  39.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答好生态建设13个“必答题”,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做好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任务整改。

  40.推进科学增绿。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完成林分优化5.6万亩、新造林抚育4.34万亩、森林抚育4.99万亩。提升绿色通道品质,在重要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山体营建森林景观绿化带和高质量水源林,完成森林景观5000亩以上大斑块4个。

  41.做好县镇村绿化。实施“百万人百万树”三年行动,扎实推进苗木保障、年度备耕、植树绿化、抚育管护、检查验收,突出抓好“四旁”“五边”绿化提升,完成苗木种植60万株。

  42.加快绿美示范建设。扎实推进梅子坑森林公园示范点建设,加强松林公园示范点管养,加快推进佗城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每个镇打造绿化美化示范村1个以上。

  43.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开展全县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盗伐林木等破坏林业资源行为。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加快推进4个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科学考察、总体规划。完成霍山森林公园规划修编。

  44.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大碳普惠交易推广力度,完善森林固碳产品立项开发、收益分成机制。加快细坳、麻布岗等镇开展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加快引进竹笋加工、竹建材、竹工艺品企业,打响龙川竹品牌。完成油茶新造林2.3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0.8万亩、抚育1.53万亩。

  45.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以佗城、霍山、东江沿线为重点,培育森林康养、森林温泉等“森林+”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重点品牌。

  46.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2万亩、飞防2万亩,压减疫情发生面积0.68万亩。

  47.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推行化肥、农药、地膜减量使用,开展农膜回收工作。推进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95%以上。

  48.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提升改造工程。加大城区老管网改造,加快推进新城水厂工程(一期)建设,开展新城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建设。

  49.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大东江8条主要支流整治力度,加快推进鹤市河二期、岭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持续开展“清漂”“清四乱”工作,确保枫树坝水库、鹤市河莱口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50.强化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河流岸线空间管控,加快铁场河、两渡河治理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丰稔镇礼堂河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小水电站清理退出9宗。

  51.加强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鹤市等5镇污水支次管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15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率75%以上。

  52.加强矿产资源利用和保护。推进铁场镇乌石口石场等建筑石料和上坪镇黄麻山温泉地热采矿权出让开采,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12公顷,实现持证在采矿山100%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53.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推进垃圾分类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能源生态园项目建设,推动通衢老里塘垃圾填埋场扩容建设。

  54.打好“三大保卫战”。持续治理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加强重点河流环保监测,严格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安全达标率排名全省前列。

  55.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土壤进行“体检”,完成886个表层样点外业调查与采样、样品制备和流转、内业检测。

  (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奋力在“融湾”“融深”上力争上游

  56.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专项整治、佗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农贸市场经营主体上限纳统、“物业圩镇”等试点工作。

  57.深化双向飞地建设。加快构建反向飞地“1+1+X”政策体系,建强龙宝科创中心,携手宝安区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加强与南科大、南方工研院、深圳大学、深信院等院校对接,用好2个国家级科创平台,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及科研项目。

  58.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28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紧扣“百千万工程”等工作部署,抢抓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机遇,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质项目。

  59.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宝安、龙川联合招商机制,用好主导产业招商图谱,办好系列主题经贸活动6场以上,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2个以上。

  60.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粤贸全球”计划等系列展会,鼓励本地企业开拓跨境电商业务,培育壮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兴莱鞋厂、丹尼玩具等企业开拓服务贸易市场。

  61.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短板弱项提升行动,推动办事标准、流程、时效等与珠三角接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证照联办”改革。

  62.深化民生互通。积极对接“湾区通”工程,全面深化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互利合作,深化异地就医、社保关系转接、公积金互认等有效衔接。

  63.优化对外交通网络。推动梅龙高铁、龙寻高速建成通车,推进通用机场、龙韶铁路、龙汕铁路、东江航道扩能升级、新田互通出口增设等项目前期工作。

  64.完善县域交通路网。加快推进国道G236线丰稔至县城段改建、高铁新城佗北大桥、越王大桥等项目建设,做好国道G238线龙母至铁场段、省道S341线通衢至黄布段等改建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国道G238线、省道S333线、县道X807线等道路提升改造。

  65.全面激发消费活力。围绕商文旅体等多业态融合消费,继续办好“八宝鱼生美食文化周”“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活动,鼓励发展直播带货、数字消费,培育发展优质零售、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

  66.推进数字龙川建设。加快“数字龙川”综合指挥协调和大数据运行中心建设,深化“粤系列”龙川专区建设,推进广东省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改造,推动24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67.深化公证便民利民。制定公证处办事指南,实行“最多跑一次”“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上门办证”“公证费用减免”等公证便民举措。

  68.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盘活县国资国企存量资产,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69.深化城乡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镇街体制改革,赋予有条件的乡镇更多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县直部门和乡镇之间委托事项的业务衔接,提升镇级政府服务能力。

  70.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加强税源建设和财政管理。探索涉农资金“以奖代补”“以投代补”模式,大力推广金融助农。

  71.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和人员队伍,强化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源头数据质量核查。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高质量完成普查登记、数据处理、资料开发应用等工作。

  (五)着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奋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力争上游

  72.不断完善网格化智慧管控体系。升级网格化智慧管控巡查系统,细化网格巡查事项,全面推进“粤居码”、城市消防、地质灾害点、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大数据”采集录入及应用,完善人口密集区域AI智能建设,加快启动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强化应急救援现场通讯指挥保障,致力打造智慧化建设标杆县。

  73.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巩固“7+2”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落实交通安全“龙九条”、森林防灭火“十条措施”、周三消防夜查、周五交通整治等常态长效机制,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化品和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电气电路消防整治。

  74.严打各类违法犯罪。深入推进“河安2024”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涉枪涉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和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加快“四个一”体系建设,推广“粤居码”普及应用,严密开展各类巡防管控。

  75.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加快防范中心应用建设,推进派出所综合改革等强基警务,构建“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现代化警务机制。

  76.完善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两所一队”、智能化执法办案中心、铁骑大队营房、佗城派出所建设,推动新城派出所规划建设。

  77.推进法治建设“四级同创”。加快依法治县成套行政合规建设,加大法治建设示范创建力度,争创省级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示范乡镇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

  78.抓好地质灾害防治。用好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实现“隐患点+风险区”精准防控。推进贝岭镇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完成947户高风险农村存量削坡建房风险点工程治理,坚决控制新增削坡建房,实施线性工程同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

  79.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县防灾减灾救灾中心、县应急广播系统、乡镇气象服务站建设。推进县镇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基础设施、北部片区营房建设。

  80.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成不低于3600批次食品抽检任务、不低于1.8万批次农产品快检快筛任务,全面完成药品监督抽检任务。启动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

  81.加强消防救援力量。深化消地联勤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基层乡镇专职消防队三年清零行动,完成廻龙、贝岭、岩镇、通衢等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任务。加快打造大队级指挥中心,推动麻布岗镇第二消防救援站建设。

  82.提升信访维稳工作水平。深化“1+6+N”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持续推进社会矛盾治理8个专项行动,争创国家信访工作示范县。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老隆、佗城、丰稔、鹤市等4个示范点。

  83.打造红色教育阵地。推进烈士陵园提质改造工程,完成英烈事迹展陈馆、六角亭、烈士墓葬区等项目改造提升。完成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

  (六)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奋力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力争上游

  84.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健全分类分层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补贴标准。

  85.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筑牢“六大保护体系”,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

  86.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县三合院公建民营项目建设,完成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新建“长者饭堂”6间以上。

  87.完善殡葬基础设施。完成登云镇公益性公墓山建设,加快建设通衢镇公益性公墓山,谋划推进丰稔、四都等镇公益性公墓山建设。做好违建坟墓植树遮挡、改造复绿,杜绝新增违建坟墓。

  88.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用好就业创业“十二条措施”,扶持培育更多“创业达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2场,帮助企业新招用工3000人次以上。开展“三项工程”系列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89.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深化与宝安职校、企业“校校企”合作,推进龙川技校新校区、龙川职校建设。

  90.提升医保服务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强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推动医保经办业务村(居)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91.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师成长“雁阵”计划、校长队伍“三航”计划,开展“百师送百课”“千师晒好课”活动,推进“1+X”城乡协同校建设,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92.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苏区学校等6个项目建设,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90个。启动川中教育集团幸福学校建设,深化川中教育集团办学,争创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

  9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三馆”升级改造,推动博物馆新馆开放使用。免费开放县公共文化场馆、镇村文化服务中心,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达标率达到75%。

  94.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推进松林体育公园建设、县业余体校迁移,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举办村BA篮球联赛、超百公里骑行、“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活动50场。

  95.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落实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实施客家文化“双创”工程,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持续推进非遗示范点建设。

  96.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县人民医院新院、县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完成县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乡镇卫生院50%以上达到国家推荐标准、70%以上达到基本推荐标准。

  97.加大中医药推广力度。推动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实现全部村卫生站具备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和相应诊疗康复能力。

  98.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组建精神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建设心理健康驿站,开展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创成国家卫生镇3个、省卫生镇19个。

  99.全力解决民生难题。加快解决“五个一”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推进“问题楼盘”等涉企问题处置,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强“龙川民声通”信箱、“面对面”机制等宣传推广,高质高效解决群众诉求。

  100.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全力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对政府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大考,我们将突出政府自身建设这一关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政府施政能力在自我革新中有效提升。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二)坚持依法行政履职责。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加强行政复议,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建议,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三)坚持改进作风抓落实。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从严执行《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十项措施》《龙川县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制度机制,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完善责任落实闭环链条,落实“周一计划、周五总结”“三重四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督办、评估问效,让重实干、勇争先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四)坚持清正廉洁守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压减公用经费及非刚性、非重点项目资金。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廉洁自律、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同志们,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锚定目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争先创优,在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中奋力推进龙川全面振兴,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龙川实践的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1.“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一园四小区”:“一园”是指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四小区”是指宝龙工业小区、宝塘工业小区、新城工业小区、梅村工业小区。

  3.“3个1平方公里”计划:“一园四小区”整治低效用地1平方公里、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高铁新城“一轴一心”范围内整备产业用地1平方公里。

  4.绿美龙川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5.生态建设13个“必答题”:坚决取缔禁养区内的养殖场(点)、持续开展非禁养区内畜禽养殖规范建设整治、全面开展牛蛙养殖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桉树林改造任务、开展打击“蚂蚁搬家”式河道非法采砂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非法偷采稀土矿行为、打好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攻坚战、提升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完成我县38个废弃稀土矿点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全面开展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清漂”专项行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建设、持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6.交通安全“龙九条”:将每周五定为全县“交通秩序整治日”;各镇辖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实行党政同责;组建龙川县公安局“交巡特”铁骑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开展摩托车“送考”下乡便民利民服务;科学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推进乡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警医合作道路交通事故伤者救治“绿色通道”;发生亡人交通事故“三长”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积极主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森林防灭火“十条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宣传教育,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强化巡查巡护,强化依法治火,强化督查巡查,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值班值守,强化问责措施。

  8.“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9.“六大机遇”:乡村振兴、老区苏区振兴、城乡大建设、新型区域合作、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发展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10.“六大优势”:人文底蕴深厚、交通区位突出、生态资源优越、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厚实、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11.市委“138”具体安排:“1”指锚定实现绿色崛起使命任务,“3”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独具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绿富双赢三大河源样板,“8”指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制造业当家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融湾”“融深”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民生保障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新提升、奋力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提升。

  12.“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

  13.“七个一”: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

  14.“六清三绿一改”:“六清”是指清垃圾、清污水、清搭建、清杂物、清张贴、清公厕;“三绿”是指绿村庄、绿庭院、绿四旁;“一改”是指改习惯。

  15.“两带三区”:“东江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四都镇-黄石镇-黎咀镇-赤光镇);“霍山红印”乡村振兴示范带(丰稔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廻龙镇);城乡融合示范区(佗城镇-老隆镇-义都镇);产城融合示范区(登云镇-通衢镇-鹤市镇-黄布镇-紫市镇);山水融合示范区(上坪镇-贝岭镇-细坳镇-麻布岗镇-车田镇-岩镇-新田镇)。

  16.“三美”文明家庭:“绿美”“富美”“和美”文明家庭包到户创建。

  17.“三线”整治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的线路迁改。

  18.“4+1”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建筑工业产业、应急与节能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和现代轻工纺织产业。

  19.“一城一山一水”:“一城”是指佗城,“一山”是指霍山,“一水”是指东江。

  20.“六色”旅游品牌:“古色”人文旅游、“红色”革命旅游、“绿色”生态旅游、“蓝色”湖水旅游、“特色”温泉旅游、“夜色”休闲旅游。

  21.“四旁”“五边”:“四旁”是指水旁、路旁、村旁、宅旁;“五边”是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22.“三同五化”:“三同”是指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五化”是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23.“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24.“1+1+X”政策:苏区政策+深圳特区政策+园区独有政策。

  25.“五外联动”: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组合拳”,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外包提质增效、外经优化布局、外智全球引才。

  26.“四个一”体系:信息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

  27.“1+6+N”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它综治力量,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基层。

  28.“六大保护体系”: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

  29.“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30.“五个一”历史遗留问题:一城:佗城文旅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一山:霍山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一水:霍山矿泉水历史遗留问题;一泉:塔西温泉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一路:迎宾大道历史遗留问题。

  31.“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32.“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4.“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5.“三重四化五个一”: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考核指标,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时序化”工作机制,落实好“一个重大事项、一个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督导问责奖励机制”的工作要求。

本文件政策解读地址:http://www.longchuan.gov.cn/sy/zwdt/content/post_589611.html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