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政务公开 > 政务文件 > 政务文件

龙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川县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0-01-16来源: 县府办 阅读人次:-
【字体:

龙府办〔2020〕3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有关单位:

  经十六届59次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现将《龙川县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卫生健康局反映。

 龙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月15日


龙川县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

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卫生强县,打造健康龙川,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9〕18号)和《中共龙川县委 龙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县的实施意见》(龙委发〔2017〕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逐步实行县、镇、村一体化管理,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提升我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住院率达到90%以上,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到2022年,医共体优质高效运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分级诊疗、远程诊疗良好秩序形成,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得到合理控制,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群众获得感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党委政府满意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根据县域卫生规划,结合群众就医需求,统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充分考虑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组建县域医共体。

  (二)坚持公益,明确权责。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建立医共体内责任分担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逐渐理顺医共体内人事、财务、资产、业务等管理问题。

  (三)目标清晰,机制创新。重点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共享问题,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同质化管理。

  (四)方便群众,循序渐进。推进“防病、治病、管理”整体融合,为群众提供疾病诊疗、康复、护理、跟踪管理等连续性健康服务。

  三、工作目标

  (一)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效率。建立县、镇两级医疗机构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共享医疗资源,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为群众提供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通过组建县域医共体, 促进县级医疗机构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提高县级医院专科水平和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提高村级卫生站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融洽医疗与医保关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医疗机构以防病为主,主动节约诊疗费用,以便捷的流程、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费用服务患者,让群众受益。

  (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做实健康促进、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培养群众理性就医、逐级转诊的习惯,有效降低群众总发病率,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晚得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四、建设方式

  (一)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

  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保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相关代表参与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督等重大事项,制定医共体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资产核算、调配、使用规则,协调推进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各项改革措施。

  (二)组建县域医共体

  根据全县地理位置、服务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服务能力等情况,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组建3个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分别为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包含老隆、鹤市、紫市、黄布、通衢、登云、佗城、义都、四都、黄石、黎咀、车田等12个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包含丰稔、铁场、龙母、田心、赤光、回龙、新田等7个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包含岩镇、麻布岗、上坪、贝岭、细坳等5个镇卫生院)。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建立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医共体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医共体领导班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三)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承担县域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县公共卫生机构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培训、考核等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县卫生健康局要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公共卫生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管。

  (四)县域医共体运行模式

  1.保持“三个不变”。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工身份保持不变;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保持不变;政府投入、财政补偿政策以及乡镇卫生院“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政策保持不变。

  2.实行“六个统一”。落实县域医共体在日常管理、人员管理、内设科室和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建立“七大中心”。以县级为单位,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信息中心、120指挥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七大中心”列为县级医共体成员单位,建设方式和操作细则另行制定),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信息、设备、床位、号源统筹使用,统一急救应急指挥,集约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逐步完善镇村一体化管理。稳步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站的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探索实施村医“县招、镇管、村用”,进一步保障其收入待遇,实施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实现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鼓励村医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上级全科医生团队的指导下,为辖区群众提供预防为主、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价廉质优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主要任务

  (一)明确医共体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医共体牵头单位(含各中心):建立完善医共体分工协作机制和高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诊疗细则,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任务;承担对下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承担县域医共体的其他日常工作。

  镇卫生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管理等任务;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下转病人的接续治疗、康复、护理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承担辖区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村卫生站:在镇卫生院的管理指导下,承担辖区内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家庭康复指导和急危重症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服务。

  (二)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与上级三甲医院联系,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远程诊疗、教学查房、科研协助等方式,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转诊率较高疾病的相关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腔镜中心、肿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康复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妇幼健康中心,提升疑难急危重症的疾病诊断、救治能力。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人才、技术、资源等下沉,带动镇、村能力发展,不断促使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达到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国家推荐标准;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要为标准,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等服务为重点,逐步达到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国家基本标准。镇卫生院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规范服务流程,优化就医环境, 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四)落实财政投入

  根据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按原渠道足额安排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保障其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以及落实中医药事业投入倾斜政策。县级财政每年足额安排医共体建设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建立“七大中心”,补齐医共体发展短板,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逐步推进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引导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辖区群众健康管理,在预防疾病上下功夫,减少群众费用负担和医保基金支出。县医保部门要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有利于促进县域医共体内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医保支付政策,把村卫生站列为医保门诊直报的定点单位,引导城乡群众合理就医,形成良好就医秩序,节省医保基金。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县域医共体人员实行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由县域医共体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合理轮岗、统筹使用,人员流动不受一类、二类事业编制性质限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编制备案制,由县委编办牵头,根据国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配置要求管理规定,核定人员规模总量,按“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编外聘用人员及新进人员纳入编制备案制管理,现有在编在岗人员编制性质保持不变,备案制人员与编制内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七)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政策和绩效工资政策,引导优质人才资源下沉,促进医共体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医共体持续发展的薪酬制度。医共体内人员收入,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实行同工同酬,打破单位、身份、层级的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医共体内人员的积极性。尝试实行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八)深化乡村医生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逐步建立在岗村医养老和退出机制,已纳入卫生院编制管理的村医,在村卫生站工作至退休年龄,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未纳入卫生院编制内管理的村医,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鼓励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助理)医师在村卫生站工作,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

  (九)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

  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 制定双向转诊工作流程,实行分级诊疗管理。落实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医共体内县、镇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建立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形成以人为本的闭环服务链。以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为切入点,建立慢性病县、镇、村三级管理模式,在县域内实现筛查、确诊、转诊、随访的连续服务。

  (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推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管理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为突破口,以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包干服务方式,为辖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医共体内技术资源共享优势,将县级医院专科医生纳入到家庭医生团队中,鼓励专科医生下沉基层为签约群众服务,为家庭医生签约群众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从基层上送县级医院的签约患者可享受优先预约、优先就诊服务。达到下转条件的,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移交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连续健康管理服务。

  (十一)提供大健康管理服务

  县域医共体负责承担县域内大健康管理服务职责,转变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围绕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的目标,制订健康管理行动计划,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素养促进、中医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引导县域内群众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通过大健康管理服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推动县域医共体内实现三级预防和健康连续管理。

  (十二)推广“互联网+医疗”智慧健康服务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医疗”信息技术,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现有信息系统,建设共享平台,实现县域内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技术共享,逐步达到上能联接省、市医院,下能联接村卫生站的县域卫生健康信息网。尝试推广使用“电子付费”、“电子发票”、“影像云”、“互联网+远程会诊”、“互联网+远程查房”、“互联网+远程急救”、“互联网+家庭医生”、“互联网+远程护理”、“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9〕18号)文件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我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成立龙川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杨利华(县长)

  副主任:黄勇花(副县长)

  成  员:邱志飞(县府办)、杨远平(县发改局)、魏文华(县卫健局)、曾仕根(县委编办)、邹思伟(县财政局)、杨宏坤(县人社局)、张伟强(县市场监督局)、张志涛(县自然资源局)、刘立新(县医保局)、郑荣辉(县卫健局)、吴伟江(县人民医院)、黄国栋(县中医院)、包志城(县妇幼保健院)

  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负责日常工作,由魏文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郑荣辉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明确部门职责。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通过建立协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医共体以及医共体之间建设中的问题,细化医共体建设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各有关单位推进医共体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县发改局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制定远程治疗收费等适应医共体发展的配套政策。县财政局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县域医共体运行专项资金。县医保局、县人社局要完善医共体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要配合落实药品配送政策改革。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

  (三)加强考核评估。建立完善考核评估制度,重点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保基金使用、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方面的情况,加大县域就诊率、基层诊疗占比、双向转诊数量和比例、慢性病患者健康改善、医保基金县域内以及基层机构支出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情况等指标的权重。考核评估结果与医共体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四)强化宣传培训。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本文件政策解读地址:http://www.longchuan.gov.cn/zwgk/zcfg/zcjd/content/post_409768.html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