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政务公开 > 政务文件 > 政务文件

龙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川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2-06-29来源: 县府办 阅读人次:-
【字体:

龙府〔2022〕71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龙川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文广旅体局反映。


龙川县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9日



龙川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更高水平发展,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粤府〔2021〕80号)和《河源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河府〔2021〕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聚焦场地设施、布局、科学健身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幸福和谐美丽龙川的建设总目标,加快体育强县建设,精心构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城镇与乡村相协调的具有龙川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经济社会相匹配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场地设施更加均衡优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科学健身更加广泛普及,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向自然村延伸。补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短板,重点规划建设龙川县市民文体中心(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足球场地每万人达到1块,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8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制定实施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推进体育场地设施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将新建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办理供地手续,依托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挖掘、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及各类未利用土地,探索复合用地模式,支持健身设施与文化、教育、康养、旅游、养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整合共建,统筹考虑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在公共体育场地适当增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设施,为老年人运动健身提供便利。

  加快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扩容提质。完善公共体育场地健身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制定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补齐全民健身中心短板,因地制宜推动社区体育公园、小型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室)、健身步道等建设。全县新建或改建20个社区体育公园、20个足球场地,建成200公里以上的健身步道;新建居住小区按照相关标准配套建设健身设施,未达标准的现有居住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增加健身设施,不断促进全县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

  加强现有健身设施的迭代更新、维修和日常管理。推进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城乡现有健身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重点依托山地、河流等自然条件,结合绿道、碧道优化体育设施布局。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建立健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体育场地设施双向开放工作机制,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学校体育活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使用安全检查,确保符合对外开放安全标准,保障使用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运营和管理,不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规范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管理

  建立以县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到2025年,至少完成20个县级单项体育协会、24个镇级单项体育协会注册登记创建目标。规范健全现有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形成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法治化治理结构。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监督和业务指导,全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自律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优惠使用公共体育资源。引领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推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下沉镇街道社区及行政村。扶持基层体育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乡镇(街道)体育组织开展居民健身需求的中小型体育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提高上岗率,开展就近就便、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引导基层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主动服务会员,普及健身健康知识。激励城乡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和传播体育文化,进一步激发基层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活力。

  (三)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构建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建立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科学健身生活化,鼓励医护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推动社区医院和体质测定指导站融合建设,开展体质检查和身体测试,将体质测定相关指标纳入日常体检范畴,开具运动处方。

  提高健身指导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法规建设,完善上岗激励机制,加强组织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和等级结构,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在校体育大学生、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文化站站长、村(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和农村医生等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提升服务意识,到2025年,达到每千人拥有2.8名社会体育指导的目标任务。加大对各类科学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科学健身指导站业务骨干,加大对乡镇(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科学健身指导专业化水平。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完善居民体质监测评价体系。完善与国家、省级、市级网络对接的县、镇二级体质监测网络,定期为城乡居民提供标准化体质监测服务,建立居民体质档案,定期公布测试结果,为不同年龄段、各类人群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逐渐推进体质健康促进持续性和常态化,开展本地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测验活动。

  (四)开展全民健身多元赛事活动

  完善社会参与多元赛事活动。完善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大力开展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球类、广场舞、登山、健步行、游泳、骑行等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舞狮、龙舟、武术、健身气功等民间传统运动项目,普及广播操和工间操。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大力推进居家健身、线上健身和云端赛事,创新促进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和监管机制,扩大城乡居民参与赛事活动的覆盖面。

  促进重点人群参与体育活动。推动妇女儿童、少数民族、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普及开展全人群全周期健身活动,形成共练共健社区体育和谐圈。

  打造全民健身精品赛事活动。积极引进承办国家级、省级单项体育赛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当地全民健身提质增效。以承办广东省龙舟锦标赛,举办第七届县运会,组织参加省市体育赛事活动,形成省、市、县赛事活动辐射联动,打造粤赣红色文化古驿道大型徒步、沿东江绿色生态骑行活动、环佗城半程马拉松赛、环霍山文旅徒步活动等全民健身精品赛事,形成市场化、社会化推广模式。

  (五)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建立体教理念、目标、资源、措施相融合的“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及教练员制度,促进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施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学生每天校内、校外锻炼各1小时制度,促使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高。合理规划业余训练项目布局,重点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场地设施共享利用。推进传统体育运动进校园,加大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持续开展体育冬夏令营等青少年品牌体育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统筹管理机制及一体化运营机制,积极备战市青少年锦标赛。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推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健全高水平运动队假期、周末集中训练制度,实施灵活学籍制度,打通升学通道,形成小学、中学、完整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业余体校建设,完善调整挂点训练计划,健全竞赛考评制度,组建1-2个项目集中训练运动队,规范发展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

  (六)融合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

  大力推进“文旅体融合”战略。整合龙川特有的佗城、红色革命遗址、东江、霍山等优势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资源,实施“文旅体融合”战略,以体育旅游和健身休闲项目布局为抓手,利用优美山水资源、千年古县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大型龙舟锦标赛、“环佗城”半程马拉松赛、粤赣古驿道定向大赛、环霍山大型徒步活动等精品赛事活动,丰富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富有龙川特色,集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全域文旅体融合平台,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

  加强赛事活动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引导和规范全民健身赛事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支持依托地域人文特色和体育资源禀赋,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建设一批自驾车、山地自行车和房车营地,打造定向越野、徒步、骑行、龙舟等山地和水上体育运动品牌,推出环佗城古驿道、粤赣红色古道、环霍山徒步、沿东江绿色生态骑行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助力乡村振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立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全民健身重要事宜,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的事权划分、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落实,主动适应城乡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变化,维护城乡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权益

  (二)加大资金投入

  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视本级财力情况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支出比例,保障全民健身与其他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同步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新格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扩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引导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工作,引导与体育和健康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服务。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开展群众体育教练职称评审工作,大力培养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专项化体育服务人才、赛事活动组织人才、体医融合人才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场地安全运行的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备应急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等安全标准。建立赛事活动安全规范、应急保障和安全分级管控,统筹做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

  完善全民健身信息发布、沟通、反馈平台,优化全民健身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充分挖掘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地方品牌特色,有效整合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名人、品牌赛事等,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本文件政策解读地址:http://www.longchuan.gov.cn/zwgk/zcfg/zcjd/content/post_506927.html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