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进一步做好全镇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挂牌整治工作,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 ( 以下简称“摩电”)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摩电交通事故,决定自即日起至2023年9月30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全镇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增强全镇摩电驾乘人员交通安全文明守法意识,实现无牌无证、超员载客、不戴头盔、逆行、闯红灯、酒醉驾、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摩电道路交通事故有效压降,摩电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到7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进摩电整治工作。各村(居)要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将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社会综合治理测评体系,将牌证率、戴头盔率、涉摩电事故等指标作为考核依据。各村(居)要高位部署开展整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出台针对性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将摩电事故多发、秩序混乱的村(居)确立为重点整治区域,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限期改变面貌。
(二) 加强部门联动,全面加强摩电源头管理。各村(居)要全面摸排辖区摩电数量和驾驶人底数,重点摸清本地即时配送行业企业、快递网点及其保有车辆情况,建立健全源头管理工作台账,实施户籍化管理。镇道安办要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定期入村入户入企业排查无牌无证车辆和驾驶人,督促限期办理注册登记、申领驾驶证。市场监管部门、派出所要强化生产销售和非法改装监管。
(三) 强化重点整治,提升摩电管理精细化水平。镇道安办要推动农村劝导站实体化运作,加大摩电违法劝导力度。镇道安办主导落实摩电交通违法行为劝导教育“五选一”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日期间每个村 (居) 至少设置1个劝导教育点并正常开展工作。专项整治行动期间,镇道安办要认真分析研判摩电违法行为和事故多发区域、道路,精准投放力量,常态化不间断开展路面集中整治;要依托“四个一”机制,优化勤务部署,将勤务部署从守点向巡线到管面延伸,每周对辖区内主次干道路口现场执法管理不少于1次;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每月5、15、25日为全镇集中统一行动日,实行公安交警、农村派出所、巡特警等多警种联动,集中优势警力开展路面执法,严查摩托车无牌无证、未佩戴安全头盔、摩电逆行、酒醉驾、超员、超速、不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等重点违法行为;要建立摩电违法行为定期抄告制度,对日常执勤执法中发现的学生群 体涉及摩电违法的,抄告所在学校并通知监护人,督促加强监管;对即时配送、快递从业人员涉及摩电违法的,一律抄告相 关行业监管部门和所在企业,责令严肃惩处,加强监管。
(四) 完善交通设施,提升道路隐患排查整改水平。对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造成人员死亡、重伤的交通事故,镇道安办要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及公路、交通部门进行溯源分析,逐起排查涉及路段、路口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置使用是否存在隐患,道路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绿化、杆影等影响行车安全视距问题,建立排查台账。对存在问题的,要逐一制定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对涉及其他部门的,要书面通报相关部门,并跟踪整改情况。对穿城穿镇公路,要参照城市道路的标准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减速带、照明等设施;中央隔离带开口过密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要归并、减少开口;未实行机非物理隔离和开口较多的,要降低高限速,推行分车型限速。对右转车辆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路口,要通过设置右转专用信号、右转导向线、右转危险警示区,以及缩小转弯半径、推行大型车辆右转弯停车再起步等措施加以治理。
(五)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交通安全守法意识。各村(居)要大力开展 “有牌证、戴头盔、限两人、靠右行”主题宣传,组织开展 “摩电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镇道安办要推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加强本单位摩电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组织驾驶人员作出安全文明驾驶承诺,要发动农村“两站两员”、网格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定期深入即时配送、快递和外来务工群体集中的企业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对农村地区摩电车主开展点对点入户教育,要针对农村“一老一小”和学生群体开展精准化差异化宣传教育,点对点、面对面贴近受众,利用农村“大喇叭”优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普及摩电文明行车知识。教研中心牵头各中小学开展摩电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在每学期开学和寒暑假之前完成1次交通安全宣讲。
三、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部署,要把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 动作为全镇平安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结合我镇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挂牌整治工作,细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逐级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整治工作任务落实到 位。
(二) 规范执法行为。我镇摩电面广量大,涉及群体广、人员多,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专项整治行动的复杂性、敏感性,在严格执法管理的同时,坚持文明执法、理性执法,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和社会反响,及时妥善处置相关风险及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
(三) 加强督导检查。镇道安办将每月不定期通过实地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方式,科学评判各地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效果,重点检查头盔佩戴率、违法载人率、逆行率,及时通报测评结果,督促各地落实整改。
(四) 加强信息报送。各村(居)、各成员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情况信息报送工作,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整治简报等情况随时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