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龙川县全力打造油茶、茶叶、水果、大米、蔬菜等特色扶贫产业,稳就业促群众增收致富精准产业促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交出完美“答卷”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1-03-24来源: 河源日报 阅读人次:-
【字体:

p1_s (1).jpg

龙川将打造高质量油茶产业园区。图为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采摘油茶果。

p2_s (1).jpg

龙川县义都镇桂林村嶅峰生态茶叶种植基地

p3_s (1).jpg

龙川县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民种菜。

p4_s (1).jpg

龙川县通衢镇华城村发展黑米种植

  产业扶贫是最根本的脱贫措施,是实现精准扶贫最有力的抓手。只有特色产业真正发展起来,贫困人口真正有了增收的产业,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实现脱贫致富。

  “十三五”期间,龙川县聚焦精准扶贫,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油茶、茶叶、水果、大米、蔬菜等特色扶贫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村共42个,进一步推动困难群众就业和增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391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29元,实现了“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增收门路”,扎扎实实探索出了一条决战脱贫攻坚的特色路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龙川县将坚持以乡村振兴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的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富民兴村带动作用,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精准扶贫产业

  3月18日,距龙川县城100多公里远的龙川县细坳镇贵湖村,大山深处,三五成群的梅花鹿在阴凉处悠然地吃着饲料,温驯可爱的模样十分讨人喜欢。看着圈舍里毛色鲜亮、活蹦乱跳的梅花鹿,卢红乐得合不拢嘴。

  卢红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老婆常年要吃药治病等原因,一家人因病致贫。后来他在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入股当地的合作社养殖梅花鹿,成为一名专业户。这个合作社是2016年成立的,卢红与侄子卢日成从吉林省引进优质的种鹿,依托家乡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当地养起了梅花鹿。目前,在帮扶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卢红和卢日成的梅花鹿养殖规模就从当初的6头发展到如今的220头,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60多万元。同时,梅花鹿养殖基地还可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可观的务工收入。

  目前,该基地有6名固定的工人,他们每人一年的工资为3.6万元左右。同时,基地会聘请当地村民种草、割草,带动村民增收。

  梅花鹿是特种畜禽,全身是宝。细坳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梅花鹿养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该镇围绕龙川县委加快推动“两个龙川”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绿色生态环境,大力扶持梅花鹿养殖、优质茶叶等产业发展,围绕“一村一品”,将贵湖村的梅花鹿基地打造成为集生态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产业,为生态龙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距离贵湖村不远的半径村凹峰茶园是细坳镇的又一主导产业基地。茶园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茶树形成片片梯田,数十名茶农熟练地采摘着尖尖嫩芽,山间呈现出一幅初春收获的场景。

  据悉,该茶园积极实施绿色品牌战略,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有机生态茶园,现开发茶园600余亩。茶园还为村民种植茶叶提供支持,优先聘请村民在采摘季节入园务工,既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又为农户就业、增收提供“造血”渠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利用特色产业推进扶贫工作中,龙川县因地制宜,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提升特色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2.6万余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年增收9538元。特色产业成为龙川县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跟太阳“结亲”,光伏板上生“金”

  走进龙川县黎咀镇联民村,能够看到排光伏电站发电板整齐地排列在田地里,村民们正在对其进行清洁保护。

  “电站采用‘农光互补’设计方案和理念,既符合机械化耕作需求,又能为农业种植和养殖留出必要的空间,适用各种类型农业,实现光伏和农业双收益。”该村村干部介绍,该基地面积为21亩,由帮扶单位深圳市国资委出资扶持成立的联民村大水坑种养专业合作社运营。

  据了解,联民村里有32户脱贫户。农光互补高效葡萄种植、光伏发电可为每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

  据介绍,龙川光照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推动龙川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该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抢抓该县享受“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指标应保尽保”的政策机遇,积极与太阳“结亲”,大力实施“集中式、分布式、异地联建”光伏扶贫工程。

  同时,龙川县还制定出台了光伏收益分配办法,通过“公益岗位+特困救助+村集体事业”的分配原则,让所有脱贫户精准收益光伏扶贫成果,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把免费阳光变成了老百姓口袋里实实在在的钞票,光伏产业成为群众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全县种油茶,茶树变成摇钱树

  早春的清晨还带着凉意,龙川县赤光镇浮下村的油茶育苗基地已经热闹了起来,茶农们拔苗、捆绑、分装,一派繁忙。

  一株株油茶树,带给山区农民一个绿色产业,也带来了脱贫奔康的希望。

  龙川县是“全国油茶示范县”,油茶种植面积41万亩、年产油茶籽9.6万多吨、年产值达11.8亿元,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核心园区已开工建设,现有油茶企业155家,种植大户1128户,从业人员1万多人。

  作为省级油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油农业)总部设在赤光镇大洋村,首期已注资5000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的物理压榨茶油生产线。绿油农业顺应广东省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发展的建设要求,充分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的茶农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

  绿油农业董事长骆东梅介绍说,该公司与760多户茶农和200多户精准扶贫户签订合作协议,将扶贫资金投入到田园综合体开展合作,并免费为部分农户提供茶苗、有机肥料、农资及技术等全方位培训和支持。

  在龙川,有许多像绿油农业这样的油茶企业,是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它们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助力农户实现精准脱贫。比如,龙川县绿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40名脱贫人员就业,人均增加年收入7000元,208名脱贫人员入股,人均增加年收入700元;龙川湾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30名脱贫人员就业,人均增加年收入7000元,420名脱贫人员入股,人均增加年收入342元。

  龙川县扶贫工作局的相关资料显示,脱贫户以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入股油茶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目前有587户脱贫户入股,平均每户增收约3500元,并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脱贫户1524户种植油茶。

  油茶产业已经成为龙川县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悉,龙川将打造高质量油茶产业园区,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到2025年,龙川县油茶总面积将达到50万亩。届时,油茶树将变成龙川县的“摇钱树”,油茶林将变成“绿色银行”,

  水稻蔬菜再度“火”起来,农民端起致富“金饭碗”

  水稻、蔬菜是传统产业,在新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它们也焕发新的新机,成为龙川很多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龙川县麻布岗镇瑚径村,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从村委会一直延伸至田间地头。村民们在农田里忙碌,开始新的一年春耕了。这里是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对口帮扶瑚径村实现增产增收的富硒水稻种植基地。

  “去年我们种植富硒水稻800多亩,年产富硒大米约46万斤。”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驻瑚径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林告诉记者,瑚径村是优质大米天然产区,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气候适宜双季稻种植。但是,以前当地缺乏统一管理,在选种以及管养方面没有科学规范标准,产量不稳定,销售渠道单一,种稻收益不好,村民们种稻积极性不高,稻田抛荒撂荒情况较多。

  了解实际情况后,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帮助引入农产品龙头企业及现代生物科技公司,选用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质谷种,引入现代生物有机富硒技术,将瑚径村的水稻种植优势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建设瑚径村“富硒水稻种植基地”,培育瑚径富硒生态大米。

  帮助村民发展水稻生产的,还有龙川县丰稔镇礼堂村。该村由华南农业大学对口帮扶。

  自2016年4月以来,华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多、技术强、学科全、校友广等综合优势,整合校内外大量资源,发挥专业力量,通过党建、人才、科技、产业、消费和整村帮扶等“六帮扶”,有效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了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高校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之路。

  华农大驻礼堂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郭迪杰介绍,华农大在礼堂村打造的水稻种植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58万元。“培育优势产业,提升造血能力,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 郭迪杰表示,礼堂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华农大整合校友资源,引进河源农业龙头企业龙川稻丰源农资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组织学校农业科技专家全程指导,在村内建立200亩连片水稻产业示范基地。

  基地建好后,学校向礼堂村及周边村民发放优质稻种,推广订单式种植水稻,合作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稻谷。在此基础上,打造“越王贡”华礼丝苗米,并按照一定比例,将销售收入分红给村集体和贫困户。“不仅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而且为村集体及贫困户落实分红,提高他们的收入。” 郭迪杰说道。

  2019年晚造520斤,2020年早造720斤、晚造860斤……这是华农大帮扶礼堂村并打造丝苗米产业以来,免费向村民发放的优质谷种数量。村民邹志中说:“这个谷种容易种植,亩产量比我们以前种的要高200多斤,公司收购价格也比较高,去年我家卖晚造稻谷卖了2000多元!”

  与水稻一样,借着扶贫春风再度“火”起来的传统产业,还有该县的蔬菜产业。

  近年来,龙川县在推进扶贫工作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民种菜,在丰富该县“菜篮子”的同时,也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胀了起来。在解决农民就业的同时,蔬菜基地也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平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企业为参与的农民提供蔬菜种子、化肥和技术,并负责保价收购。

  产业就业,花开有声。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龙川县整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地域特色,实施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水稻、茶叶、中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省级农业(油茶)产业园,大力创建省级农业(丝苗米)产业园,打造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中农联·龙川国际电商产业城、越王贡米种植基地、源东农业综合体验区、绿誉农业公园等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农产品保质行动,对标“圳品”标准,做大做强“龙川山茶油”等农产品品牌,加快打造成“双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油瓶子”,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着力夯实发展根基。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