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长者助手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登云镇 > 规划计划

登云镇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4-06-17来源: 本网 阅读人次:-
【字体:

  2024年上半年,登云镇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用实干实绩实效交出登云答卷。

  一、“百千万工程”工作

  (一)美丽圩镇建设。一是为了满足居民农产品交易需求,经实地考察和综合考虑,在登云镇原粮所旧粮仓一层改造建设临时农贸市场。该临时农贸市场占地面积约250平方,拥有鲜肉档口30个,鲜活档口8个,蔬果档口8个,熟食档口5个,卫生间1间。消防、监控、排气等设备设施配备完善,已于6月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我镇居民农产品交易需求,打造美丽圩镇。二是每周开展圩镇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清理乱拉挂、乱搭建、乱堆放、乱摆卖、乱停放、乱贴画等情况。全镇出动镇村干部600多人次,垃圾转运车、洒水车等各类功能车辆60余车次,清理卫生死角84处,处理垃圾32吨。

  (二)绿美生态建设工作。一是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进落实。我镇加强谋划部署,合理规划种植数量,科学制定绿化种植方案,全力压茬推进绿化种植工作。截至目前,共种植苗木20054株,完成率达136.4%,种植面积达20.46公顷。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厚植生态优势。以“四旁”“五边”等为重点规划种树区域,精准绘制镇村植绿“版图”。坚持以鹤市河、黄惠河河道两岸及樟石公路为重点实施2024年城区绿美建设补植增绿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补植增绿850株。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强化种后管护。全面落实绿美工作管护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管护方案,确保所种植苗木管护到位;制定镇级绿美工作巡查机制,成立巡查监督小组,定期对全镇绿美工作进行巡查。

  二、经济工作

  (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推动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目前已全面动工,总投资额4000万元,已纳统320万元。二是推动龙翔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白鸽养殖园(一期)建设,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为2000万元,申报纳统资料已上报统计部门,预计6月份能纳统。

  (二)工业方面。强力推进三期扩园登云片区征地工作,以工业园、企业用地为目标,为工业园区扩园提质发力。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产业用地储备,与企业充分对接前期事宜,推动项目落地工业园区。

  (三)电商商家方面。培育登云镇雄海电商服务站及登云镇东山村土特产电商服务站等电商平台。

  (四)商贸经济方面。新引进全国连锁零食零售店“赵一鸣零食”,投资额120万元;持续推动登云镇雄海百货、大洋生鲜超市、腾天超市入库纳统,主营业务为批发零售等。

  (五)预征土地方面。预征土地50亩,地址位于登云镇高南村樟塘片区,拟用于解决工业园用地征拆的回留地、安置地等。

  三、防汛备汛工作

  (一)预防为主,严密排查。登云镇积极开展汛前风险隐患点排查巡查工作,全面查找防风度汛薄弱环节。结合网格化智慧管控巡查工作,组织我镇51名网格员常态化巡查排查隐患,包括9处削坡建房认定点,14个山塘,5个小二型水库,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相关重点河流、各类防洪工程设施以及在建涉水工程等安全情况,对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下达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同时,结合县下发地质灾害1比1万调查最终成果,要求各村(居)进行再核查,持续更新一页纸预案临灾需转移人员,截至目前我镇临灾需转移人员为31户73人。对于1比1万地灾调查中、高风险点、削坡建房、在册及非在册地灾隐患点以及汛期“一页纸”预案临灾需转移人员,我镇迅速印发3000份防灾减灾明白卡下发至各村(居),目前已填写好相关转移责任人信息发放张贴至各风险转移户门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转移户汛期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明确“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如何转、转到哪”,并在汛期期间予以重点关注、跟踪,确保存在危险隐患时及时转移,安全度汛。

  (二)拉练队伍,备足物资。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备有以镇15人综合应急救援中队为骨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并将5名半专业扑火队员,18名护林员融入到31个网格中,组织各村(居)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人员转移这个“重中之重”在基层落到实处。二是全镇储备有救生衣100件、救生圈100个、雨鞋150双、雨衣160件、手推斗车7台、手电筒80把、卫星电话2部、编织袋2500个、手持喇叭20个、铜锣19面、橡皮艇3艘等等防汛物资,并与相关公司、超市签署抢险救灾机械物资储备协议,确保一旦发生险情,防汛抢险物资能够迅速拿得出、运得到、用得上。三是将登云镇双桥小学作为登云镇镇级应急避难场所,该处应急避难场所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地势高,有空旷的操场,附近没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在发生汛情时可供约200人转移安置,保障转移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强化预警,高效值守。充分利用微信、电话、短信、发放宣传单、敲门行动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发布预警信息和宣传各类防灾减灾知识,打通预警发布和防汛宣传的“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信息和避难场所信息全覆盖,切实加强广大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引导群众主动防灾避险。同时,依托一键通系统以及气象防灾决策短信平台等科技手段,及时对天气进行预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结合强对流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与防汛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做到迅速响应。

  (四)管控隐患,有序治理。一是开展空屋行动及三清理行动,清理坡底清危旧建筑、坡面清植被,并全面排查辖区内老旧危房屋,对不适宜居住的房屋和存在地灾风险的房屋做通群众工作,落实“三个一”管理措施,严防群众私自返回危险区域,并通过电话告知、张贴告知书等形式通知到位。二是经网格排查,目前我镇风险隐患点共17处,(屋后塌方9处,道路塌方8处),均已做好相应管控措施,树立警示标示,暂无其他重大险情。

  四、党纪学习教育工作

  坚持在学思践悟上下足功夫,做到学习全覆盖,全员“灌溉”。一是坚持以上率下学。举办镇领导班子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综合运用集体学习、专题辅导、个人自学、交流研讨、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利用1天时间,安排专人重点领学、精读精讲,围绕学习新修订的《条例》,组织开展集体学习3次、交流研讨1次,做到了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动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及时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二是坚持原原本本学。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原原本本学习,全力争取把《条例》的每一条、每一款学清楚、弄明白,掌握新修订《条例》的背景、过程、原则及重要意义,掌握《条例》为什么修订,修改了什么内容,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将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印在脑海、记在心中、外化于行。三是坚持丰富形式学。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先后采取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举办读书班、邀请专家教授专题授课、观看教育警示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帮助党员干部更加深入、更加透彻、更加准确掌握“六大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同时,引导党员干部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坚持在学思践悟中增强政治定力,筑牢思想防线。

  五、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不足。农贸市场建设、圩镇环境整治及风貌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等项目虽前期已开展用地及勘探设计等,但存在资金难以落实等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二是固定投资势头不猛。我镇固投面临重点项目和社会项目少、政府项目投资占比大、申报进度及资金落实慢等问题,导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势头不猛。三是产业基础不牢。由于我镇毗邻工业园,且为工业园区供地主要镇,农业、工业、商业等用地相对较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农业企业缺乏,尤其是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大部分农业生产以农户和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经营程度低、规模小、经营技术和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增收缓慢。

  六、下一步计划

  下半年,登云镇将围绕“百千万工程”这一头号工程,加压奋进、拼搏实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稳步推进”头号工程“,加快建设美丽圩镇。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这个头号工程,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美丽圩镇,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聚焦项目攻坚,培育优质产业。紧盯及时跟踪中央和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围绕县政府经济工作部署,从中寻求更多机遇、谋划更多项目、资金,及早谋划、强化责任、抓好落实。聚焦基层治理,营造良好环境。强化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结合网格化智慧管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覆盖全面、配置合理、服务高效的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模式,确保“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进网格”,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营造出政通人和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项目发展基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内生内力。培养乡村新质生产力,我镇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咬定“增收”不放松,走出具登云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一是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持续推进登云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圩镇环境整治及风貌提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完善工程等项目落地;二是加快完善入库入统材料,与企业对接,尽快完成整镇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入库入统;三是积极谋划新项目,对标高质量发展,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落地登云。

  (三)聚焦特色农业产业,谋深谋实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振兴发展思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航天丝苗米基地、红薯苗基地、石福油茶、梅花白鸽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争创譬如“航天丝苗米”“石福柚”、“石福油茶”、“梅花白鸽”等等一批属于登云特色的商标和品牌。坚持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在特色资源上做文章、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主引擎”,创造特色经济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优势农业品牌宣传,利用自媒体、融媒体、展销会等提高市场知名度,积极拓宽农产品物流销售渠道,抓好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展销的建设和提升。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