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重建与振兴同推进 乡村蜕变成新农村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1-06-09来源: 河源日报 阅读人次:-
【字体:

0608011_001_01_s.jpg

龙川县全力推进灾毁交通公路修复和升级提质,建设成为“四好农村路”。图为曾在2019年“6·10”“6·12”特大洪灾中遭受巨创的贝岭镇雁化村道,经灾后重建畅通美观。

0608011_001_02_s.jpg

龙川县鹤市河经综合整治,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

0608011_001_03_s.jpg

龙川县把灾毁桥建成党群“连心桥”。图为重建的龙川县贝岭镇盘陂桥。

0608011_001_04_s.jpg

灾后重建的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水稻丰收、风景如画。

  龙川县把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省级新农村示范镇村建设等工作同统筹同规划同推进,做到资金、项目、建设三统筹,进一步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广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愿景目标。

  灾毁基础设施修复,硬件提档升级,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龙川农村旧貌换新颜,阡陌纵横,河道畅通,楼房鳞次栉比,休闲步道、亲水公园等城市元素进入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和小公园把家园装扮得既田园又现代,实现了“颜值”“功能”双提升。70个省定贫困村通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撕掉了贴在身上贫穷、落后及脏乱差的标签,蜕变为富裕、现代、美丽的新农村。

  重建灾毁路桥 打通乡村振兴脉络

  6月6日,麻布岗圩镇至上溪村12.48公里的道路,全部铺设上了沥青。穿过村庄,绕行山道,蜿蜒至上溪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

  “路面铺上了沥青,行驶在上面特别平稳、舒适。”杨先生在镇上从事建筑工作,每天开着摩托车往返工地和上溪的家,见证了这条道路从灾毁中断到抢通修复再到升级提质的蜕变。

  灾毁道路蜕变为美丽农村路,是龙川县灾后重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龙川县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中,首先对灾毁道路进行抢修,抢通救援通道,为抗洪抢险救灾提供交通保障。比如在“6·10”“6·12”特大洪灾中受毁较为严重的S238线米贝至板昌路段,重要桥梁米贝桥受损严重,短短9.5公里的路段有上边坡塌方60处、大的路基下榻方3处,总塌方量约35万立方米。其中,米贝村往细坳方向大约150米外,有一段因山体滑坡,冲毁路基、路面约160米,造成道路中断,无法通行。

  面对如此严重灾情,龙川县公路部门高度重视,在援建单位的帮助下,组织工程队昼夜抢修,经过9天昼夜奋战,工作人员总共清理路面塌方15万立方米,并于2019年6月22日13时,在最严重的塌方处旁边成功抢修出一条临时便道,打通了往细坳镇的救援通道。

  在完成抢修抢通工作后,龙川县交通公路部门结合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工作,全力推进灾毁道路重建及升级提质工作。贝岭镇雁化村的进村道路在“6·10”“6·12”特大洪灾中,近10公里的村道有5公里的路面受损或是被塌方的山泥掩埋,雁化一度成为“孤村”。 如今,整条村道全部修复并提质,安装了防护栏,铺上了沥青,划上了标线,道路畅通美观。

  龙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群表示,在灾毁道路的重建工作中,将防灾减灾理念贯穿于重建全过程,增强公路抵御灾害能力、全面提升公路通畅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同时,充分结合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建设要求,推进“农村公路+旅游+文化+生态”融合发展,致力打造美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打通交通脉络。

  贝岭镇雁化村业联、长山段及细坳镇黄花、永安段共10多公里的灾毁道路修复及升级提质,就是龙川县打造竹海氧吧的一条行政村道。黑绸缎色的沥青路面在竹海中、村庄中穿行,呼吸着竹林特色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在加强灾毁道路建设的同时,龙川县对全县受损的345座桥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重建,完成了79座重要交通干道、涉及群众较多的水毁桥梁重建工作。同时,对于仍在运行使用的桥梁,委托专业力量对全县农村公路现状进行了全面摸排,对200余座桥梁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完善了“一桥一档”桥梁健康档案,创建了基础信息数据,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向信息化方式转变,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众志成城,灾毁路桥重建加快。两年来,龙川县完成79座水毁桥梁重建,完成33公里水毁道路建设,清理塌方69.4万立方米。

  路通,让龙川乡村振兴的“脉动”更有力。今年上半年,一车车的三华季、优质枇杷、红红的桃子、圆滚滚的西瓜和绿色生态蔬菜等,从修复好的公路上驶出大山,鼓起了群众的腰包,丰富了城市餐桌。

  综合治理河流 兴水为民造福百姓

  龙川县在受灾河流的修复治理中,与中小河流治理同部署同推进,保障河道行洪畅通,提高流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兴水为民造福百姓。

  夏日的龙川县龙母镇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流经村庄的铁场河,宛如一条玉带纵横舒展、波光粼粼。两岸草木茂盛、花儿簇放,漫步于河岸两侧,让人心旷神怡。“现在这条河的河堤加固了,河道疏浚了,‘龙舟水’来了都不怕了。”当地村民对于河道改造升级给予交口称赞。

  而就在2019年6月10日,铁场河干流遭遇暴雨洪水,短短两个小时内水位上涨了5米多,洪水肆虐,部分河堤冲毁,两岸农田不同程度被掩,部分临河建筑水毁严重。铁场河的甘陂、谷前、洋田、米贝等支流,以及安远水系,均同样遭受了洪峰冲击,两岸村民损失惨重。据统计,灾情共造成81公里堤坝、2610处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被毁。

  除“水患”、兴“水利”,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刻不容缓。龙川县迅速开展铁场河、安远水系治理,实施河道清淤、新建砼及格宾石笼护岸、重建水陂、景观绿化工程等。短短两年多时间,曾经洪水肆虐的中小河流已经成为一道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河道的防洪标准、河道系统行洪能力和河道景观得到了整体提升,兴水为民造福百姓。两年来,龙川县完成安远水系、铁场河道数十公里的综合治理,涉及到其干流和支流共10多条。

  同时,龙川县将灾后重建与全省建设“万里碧道工程”相结合,一体化、一揽子考虑和系统解决防洪、生态、人文、景观等问题。尤其在水安全提升方面,加快江河防洪体系建设,县城及主要镇区堤防规划为50年一遇、一般村镇为10年至20年一遇,确保流域内城镇、村庄的防洪安全。

  鹤市河是龙川县实施“万里碧道”的一条河道,以保障水安全和防治水污染为出发点,协同推进干堤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防洪安全和水污染防治各项补短板工程,推动河长制工作取得新进展,逐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目标,初步打造出具有龙川特色的碧道,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河岸有花,河堤有亲水步道,有休闲驿站,是农闲的好去处。”鹤市河两岸的群众对碧道建设很是看好,有部分群众在沿河的自留地里种上荷花,吸引周边群众前往观赏。

  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碧道建设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可以带动农村品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有望逐渐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大道。

  灾损农田全面复耕 稻花香里说丰年

  “水稻长势很好,肯定是个丰收年。”黄勇辉站在抽穗的稻田里,笑得很开心。作为铁场镇双丰村党支部书记,粮食是否丰收是他关心的大事。

  黄勇辉所站的地方,是村里最集中的水稻种植之处,远远望去有数百亩之多。而在“6·10”“6·12”特大洪灾中,这些农田都泡在洪水中,群众损失惨重。洪水带走了丰收,却带不走双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洪水退去后,在镇村两级组织下,村民们迅速开展自救,清淤泥、疏沟渠,改种补种,把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县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对灾毁河堤、水圳、水陂等进行抢修,用最短时间恢复水利灌溉。

  双丰村的全面复耕复产是龙川全县农业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两年来,龙川县投入2800余万元,对贝岭、麻布岗、田心、上坪、铁场、龙母等6个镇54个行政村的受灾农田及基础设施进行重建复产,于2021年3月31日完成修复。

  挂图作战,与时间赛跑,奋力夺取灾后复产复耕胜利。在农业灾后复产重建过程中,龙川县进行周密部署、多措推进,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复产工作进度表,加强指导服务,抢修灾毁农业设施,加快复产复耕进度。

  龙川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防汛抢险救灾复产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4支复产重建队伍,深入到基层做好灾毁项目的重建指导工作;派出7个农业救灾复产业务指导组,深入到镇村开展救灾复产指导工作,下拨消毒药品用于卫生防疫,下拨水稻、玉米等种子1万多斤,指导群众进行改种、补种。通过绿色通道,龙川县财政先后拨付70万元农业灾后复产重建资金,为重灾镇、重灾农业企业购买抽水机、应急清理、基础设施修复,全力推进灾后农业复产复耕。

  党群同心、干群合力,龙川县农业灾后复产重建工作高效推进。2019年的中造、晚造有序开耕开种,农业生产逐渐恢复。2020年,全县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实现粮食丰收。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全面实现复耕复产。

  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同实施 重现美丽家园

  初夏,沿着S238线驱车进入龙川县贝岭镇,公路两旁花开正艳,小菜园里的玉米拔节抽穗,房前屋后的小果园里,红红的李子、桃子挂在枝头。干净卫生的候车亭里,有刚从车上下来的村民在休憩。一派井然有序、生机灵动的画面。

  于灾难中重生,于希望中前行。作为两年前的重灾区,贝岭镇遭受巨创,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及房屋等灾毁严重。该镇在龙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有关复产重建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生命—生活—生产”工作原则,树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勇气,以组织、作风和抗洪精神为保障,在救灾复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带领群众全力以赴做好灾后复产重建工作。

  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贝岭在废墟上站了起来。道路、河道畅通,农业复耕复产,教育、卫生全面恢复,“全倒户”搬进了安全新居;特色产业建起来,部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文体广场修缮或新建,老百姓跳起了广场舞。

  “把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建设美丽新贝岭。”贝岭镇党委书记邹伟周说,灾后重建与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同推进,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危旧房,建设“四小园”,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更好、人民幸福感更强。

  贝岭的涅槃重生,是龙川全县灾后重建的一个鲜活实践。两年来,龙川县将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统筹推进、同步实施,科学谋划、统筹考虑,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扎实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认真守护好乡村田园风光,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灾后“大建设、大变样、大发展”的目标,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