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全县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抓党建强根基、抓公平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奋力推动龙川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把好“方向盘”,党建引领呈现新气象。一是一体化抓实理论学习。各级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抓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发放主题教育指定书目6855册;开展党建微课堂学习215期,包括二十大报告、全国两会等三个专题。二是规范化抓细常规工作。指导中小学 校对照《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要求,修订完善章程,有序推进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印发《中共龙川县委教育工委 2023年基层党建工作要点》《龙川县教育系统2023年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各级党组织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规范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党建工作台账。三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组织动员全县教育系统教师参加教育评价改革主题征文活动,获评市级奖47项,省级奖2项;继续推进田家炳中学等6所市级试点学校的改革工作;统筹做好“十不得一严禁”落实情况的自查自纠工作。
(二)紧扣“脉搏点”,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龙川县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以龙川一中为龙头学校,将一中初中部、城东校区、老隆学校、丰稔中学和新办的苏区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通过联合教研、管理人员挂职及教师交流学习、网课资源共享、学生社团交流等方式,全力推动教育集团“优质校树品牌”“老校区换新颜”“薄弱校提质量”。二是传承百年名校基因。11月11-12日,我县成功举办龙川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及龙川一中建校110周年庆典活动。本次活动共筹集广大乡贤、校友捐赠物资和资金近1500万元,有效改善龙川一中办学条件和凝聚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和关注龙川一中和龙川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同时,龙川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吸引“百年名校行”巡礼活动第一站在河源龙川举行,将龙川一中纳入百年名校优质发展联盟,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为我县乃至河源市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聚力赋能。
(三)把准“主旋律”,基础教育实现新突破。一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科学发展。教育幼儿园已完成主体框架建设并封顶,正在推进主体砌砖及批灰工作;义都、黎咀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已交付使用,共增加公办园学位300个;丰稔、通衢镇中心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教学楼建设,正在推进运动场、绿化建设和设施设备安装工作,计划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共增加公办园学位300个。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894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0270人,占比54.22%;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8528人,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9.25%,已达省定“5080”目标。二是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先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投入939万元用于44所中小学建设项目,全面完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和寄宿条件。同时计划投入4.05亿元用于新建苏区学校、改扩建龙川一中初中部和城东校区项目,并启动新建幸福学校建设项目,让每一个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今年,我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持续领跑全市,其中全市前10名考生和全市前100名考生人数和占比均居河源市首位。三是高中教育特色高质发展。高中学校以县教师发展中心为龙头,组建教研共同体,开展联动教研,推动普通高中在艺术、体育、基础学科等特色发展,打造一批课程特色鲜明、布局相对合理、充分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特色普通高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先进位次,今年我县高分考生和本科入围率均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其中龙川一中考生戴心羽等同学被清华大学等名校录取。
(四)打好“组合拳”,综合育人取得新成效。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情景剧、拍摄心理健康微电影等,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剧展演,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累计创作校园心理情景剧作品198个,评选出三个优秀级作品报送市教育局。同时,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截至12月,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1590余课时、心理健康教育各类主题活动543余场次,覆盖学生10万余人;举办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预警回访培训1场,2023年全国中小学德育骨干、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培训示范班1场,共有3000余名专兼职教师参与。二是立德树人体系加快构建。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目前全县师生累计获市级各项思政课程荣誉23项,县级荣誉39项;组织学生分批次开展红色研学、才艺展示等活动。争创省、市级以上劳动教育学校3所,现已创建市级劳动教育学校2所(龙川县老隆镇莲南学校、龙川县第一小学);创建县级劳动教育学校3所(龙川县老隆镇莲南学校、龙川县第一小学、龙川县鹤市镇中心小学);贝岭中学、黄石中学、鹤市镇中心小学在申报市级劳动教育学校中。三是体艺教育硕果累累。参加河源市首届高中男子篮球锦标赛荣获冠军,参加市长杯足球赛获得三冠两亚好成绩,参加省、市各类艺术比赛获佳绩,其中省级一等奖3个,市级一等奖21个。
(五)做强“培育室”,教师队伍呈现新面貌。一是加强教育人才招引力度。认真做好教职员招聘工作,赴华南师范大学设点公开招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职员151人;认真组织安排好支教工作,今年,根据我县各学校实际情况,安排15名深圳市中小学优秀教师到我县开展支教工作,选派我县15名骨干教师到深圳市中小学校跟岗学习;认真做好2023年定向委培毕业生109人的签约入职工作,经考核补充到我县中小学校;认真做好乡镇教师选调工作,今年采用网上报名及笔试方式从乡镇学校选调53名到县城学校任教。二是扎实开展教师培训。建强宝安名师工作驿站,加强合作交流。今年我县积极与宝安区教育局开展研训帮扶活动,共建6个宝龙名师工作室及宝安名师工作驿站,定期开展教学、教研、学术交流等活动近20余场;举办优秀骨干校长高端研修班等7个培训班,惠及教师4883人次;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帮扶我县选派部分职业高中老师参加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全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三是选送教师参加上级评优活动。在河源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中,我县17人获“市优秀教师”,7人获“市优秀班主任”,2人获“市优秀校长”,3人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获得“河源市十大最美教师”称号,展示了龙川教育良好形象。
(六)拧紧“安全阀”,教育治理开创新局面。一是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下发安全工作文件96份,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指导卓峰学校、龙川县第一小学、卓峰幼儿园等10所学校获评河源市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二是开设各类安全教育课。开通安全教育平台,召开防溺水、道路交通安全专题家长会186余场次,发出《致家长一封信》三次共60多万封,发出安全提醒短信120多万条。三是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制定了《龙川县建立网格管理体系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工作》,完善了网格管理体系,一年来出动157人次对县城78家培训机构进行了督查检查,处理群众投诉6次,处理收退费事件1起,涉及金额9360元;查处违规培训行为8次,下发停办、整改通知书10份。四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积极推动社区矫正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全县120所中小学校将社区矫正法及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宣传。据统计,全县学校利用公示栏张贴社区矫正法宣传海报余张,派发宣传社区矫正法宣传手册1200余份,开展民法典国旗下的讲话80余场、主题班会6700余节。
二、存在问题
一是城乡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优质生源和师资不断向县城汇集,乡镇学校、新办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年龄结构偏大,职业倦怠感增大,教师专业成长体系有待健全、目前省市县三级教师培养体系还缺乏配套资金,导致一些紧缺学科未能全员培训和转岗培训,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及紧缺学科教师的引进,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县城学校学位紧张。县城学校尤其是老城区学校改扩建已到极限,再加上县城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县城学校大班额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职业教育发展受限。由于经费不足,龙川县职业技术学校(金安中学校区)项目建设工作进度缓慢,导致我县职业教育学位紧缺。四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存在。我县中小学教师配置不均衡,县城缺编、乡村超编、总体结构性缺编等矛盾比较突出,幼儿园教师严重缺编,极大制约了全县教育和校际之间教育均衡发展。
三、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进一步推进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调整增加党组织领导职数,规范设置党务工作机构和增设党务干部职数,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二是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持续推动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上级有关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十不得一严禁”机制,及时查处违规行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三是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注重对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引导,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形成浓厚氛围。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契合点,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龙川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推动教育规范有序发展。一是推动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发展。2024年将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大力推进公办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持续加强“双减”工作,常态化开展“双减”督查工作,畅通举报渠道,对于违规办学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推进学位建设,解决我县中小学优质学位不足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压实关心关爱工作。掌握重点群体学生校内、校外身心状态,排查重点群体,对排查出来的重点群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疏导方案。三是深化教育集团改革。推进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县直属机关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进度,力争在2024年完成1所以上省级教育集团。
(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足额拨付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继续加强教育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利用义务教育阶段校舍维修改造及改薄提升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力推进城东校区改扩建项目、苏区学校、老隆学校改扩建项目等教育系统重点项目建设。继续跟进实验小学新建教学楼建设项目、水贝小学运动场改造、江边小学新建教学楼建设、一中初中部改扩建项目、幸福学校项目、义都中学新建教学楼建设等项目实施工作。
(四)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做好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实施“雁阵计划”“三航计划”,开展育人队伍培训工作,培强用好省、市、县“三名”工作室,优化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三是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和选人用人工作。狠抓落实中小学教职工请销假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和教职工考勤定期公示制度,加大检查抽查和信访查办力度,及时处理擅自离岗人员,从源头上预防新的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发生,巩固防治“吃空饷”长效机制。四是做好教职员工后勤保障工作。继续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山区和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原民办代课教师困难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原民办代课教师稳控工作。
(五)继续强化校园安全工作。一是深化教育系统安全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如交通安全、防溺水、“三防”、森林防火安全教育管理,推动各项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加强对学校安全的监督和评估。二是加强校园安全防控。加大对校园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防爆器材、门卫管理等,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三是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各项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如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电信诈骗等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四是加强校园及校园周边的安全。主动与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的联合,共同推进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形成合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