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多轮疫情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指示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回升的发展态势。
一、综 述
根据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71.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第一产业增加值32.40亿元,增长3.1%,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9.32亿元,下降2.4%;其中,建筑业增加值9.85亿元,下降4.2%;工业增加值29.48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99.69亿元,增长0.2%,拉动GDP增长0.1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2.69亿元,增长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43亿元,下降7.6%;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97亿元,下降4.7%;金融业增加值5.71亿元,增长2.5%;房地产业增加值16.46亿元,下降5.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6.10亿元,增长3.4%。三产占比调整为18.9:22.9:58.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2022年,全县人均GDP为28891元,增长0.3%。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8亿元,增长3.9%。其中:种植业产值26.87亿元,增长2.1%,林业产值10.92亿元,增长9.6%,牧业产值10.45亿元,增长2.7%,渔业产值1.66亿元,增长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78亿元,增长8.2%。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16万亩,粮食总产量23.92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2.71万吨。花生总产量1.34万吨。年末水果面积9.13万亩,水果总产量8.56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33.1万头,年末生猪存栏20.07万头;全年畜禽肉总产量3.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61万吨,禽肉产量1.04万吨;水产品总量1.44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地膜用量503吨,农药用量593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952吨。
三、工业
全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27.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1亿元,下降4.7%;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下降5.1%。从企业类型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同比增长7.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5.27亿元,同比下降9.3%。从企业规模看,全县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4.92亿元,同比增长8.7%;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9.4%;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0.49亿元,同比下降19.2%。
全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4.29亿元,下降1.9%,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3%。园区入库税收实现2.95亿元,同比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6%。其中基础设施下降14.1%,房地产开发下降77.4%;工业投资下降1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5.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9.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8.2%;从投资来源看,全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3.9%,占投资总额的31.2%。
全县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25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28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6.55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5.8%;安装工程产值2.67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13.8%。
五、交通和邮电
全县通车里程3835.7公里,公路密度12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9万人;客运周转量为975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62万吨,货运周转量为29962万吨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11亿元。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4.91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49.02万户, 国际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05万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8亿元,下降0.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3%,同比下降1.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6.30亿元,下降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58亿元,下降0.8%。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56.01亿元,下降1.0%;餐饮收入4.87亿元,增长0.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其中,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8%,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同比上涨4.0%、2.2%、3.9%、0.3%;居住与去年持平;衣着、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和服务分别下降2.1%、2.6%、0.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10万元,同比下降19.9%。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亿元,下降36.4%。其中出口14.8亿元,下降37.6%;进口5.2亿元,下降31.6%。
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霍山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3A级景区2个,五色茶岭景区、绿油花果树小镇、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丰稔镇黄岭村、细坳镇小参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成为热点,全域旅游的“龙川样本”逐步形成。但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8.56万人次,下降20.2%,旅游总收入5.88亿元,下降25.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57亿元,下降17.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92亿元,增长0.4%。全县完成税收(含海关)总收入11.68亿元,下降0.6%。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02.4亿元,同比增长10.9%。各项贷款余额196.8亿元,同比增长0.4%。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4.46亿元,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58亿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88亿元。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截止年末,我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截至2022年末,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26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项。
2022年我县专利授权共641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415件,外观设计专利200件,发明专利26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63件;商标申请量561件,商标注册量517件;商标有效注册量4760件。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20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含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含民办1所)、完全小学77所;幼儿园143所;县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小学教学点196个。全县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135240人,其中普通高中17825人,普通初中37070人,小学56220人,幼儿园在园生21728人,县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38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2458人。全县中小学教职工12133人,其中中学5607人、小学3832人;幼儿园教职工2413人;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33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213人。高考600分以上的有37人;本科入围2143人,本科入率38.7%。
十、文化、体育
全县有艺术团1个,电视差转台1个,电视覆盖率99%,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8万户,其中县城1.6万户。全县拥有各类体育馆3个,各类体育活动场所1203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卫生、人口与就业
全县户籍总人口96.7万人,总户数29.23万户,其中男性50万人,女性46.7万人。常住人口59.25万人,人口密度为192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为20.34万人,农村人口为38.91万人。全县(公安)出生人口7104人,出生率为7.32‰;死亡3914人,死亡率为4.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9‰。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52个,实有病床位4254个,卫生技术人员4116人,其中执业医师982人。
2022年,全县登记失业率为2.52%,较去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我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0元,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7元,增长5.0%。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1606元(2020年以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全市统一,不分县区统计)。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较去年减少15个,治理投资总额4841万元,较去年投资减少3578万元,下降42.5%。
十三、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县拥有福利敬老院26所,收养178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7.52万人,生育保险6.89万人,工伤险5.17万人次,失业险3.77万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63.7万人。
2022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83宗,死亡42人,受伤 215人,直接经济损失221.25万元。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三个指标总量为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按当年价计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