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也是龙川发展关键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工作安排,扎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8”具体安排,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述
根据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92.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第一产业增加值36.85亿元,增长5.5%,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9.77亿元,增长3.5%,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增加值22.86亿元,下降0.8%;工业增加值37.09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96.01亿元,增长2.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41亿元,增长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2.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6.4%;金融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0.8%;房地产业增加值17.36亿元,增长3.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1.67亿元,增长1.3%。三产占比调整为19.1:31.0:49.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了0.3、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了7.0个百分点。2024年,全县人均GDP为32616元,增长3.5%。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12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28.06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13.57亿元,增长16.9%,牧业产值11.63亿元,下降0.4%,渔业产值1.96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0亿元,增长8.2%。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19万亩,粮食总产量24.19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3.05万吨。花生总产量1.37万吨。年末水果面积9.51万亩,水果总产量8.76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36.20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9.27万头;全年畜禽肉总产量4.2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87万吨,禽肉产量1.08万吨;水产品总量1.60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地膜用量543吨,农药用量591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9759吨。
三、工业
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65亿元,增长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从企业类型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98亿元,同比增长34.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5.38亿元,同比下降0.9%。从企业规模看,全县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4.74亿元,同比增长0.1%;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25.7%;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0.56亿元,同比下降10.4%。
全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56亿元,增长9.4%,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9.25%。园区入库税收实现2.76亿元,同比下降21.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28.2%。其中房地产开发下降46.3%;工业投资下降15.4%;基础设施下降3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7.0%;从投资来源看,全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8.5%,占投资总额的56.8%。
全县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3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40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9.82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2.6%;安装工程产值1.58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4%。
五、交通
全县通车里程3908.3公里,公路密度126.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31.8万人;客运周转量为10042.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325.9万吨,货运周转量为26240.1万吨公里。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6亿元,增长4.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8%,同比增长11.3%;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9.63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2%,同比增长3.6%。按行业经营统计,批发业全年实现销售额8.64亿元,同比下降7.7%;零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36.04亿元,同比增长6.7%;住宿业全年实现营业额0.75亿元,同比下降15.4%;餐饮业全年实现营业额8.21亿元,同比增长10.3%。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其中,服务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9%,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同比上涨0.4%、4.1%、0.7%、0.1%、2.2%;居住、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下降1.2%、2.6%、0.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82万元,同比下降61.6%。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9亿元,增长32.4%。其中出口14.9亿元,增长29.5%;进口6.0亿元,增长40.1%。
做强“粤美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佗城镇枫深村、田心镇甘陂村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动佗城镇、田心镇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完善佗城古城核心区旅游业态,完成苏堤客栈、苏堤茶馆改造,并已正式营业。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完成100%实地普查。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25亿元,增长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07亿元,增长0.3%。全县完成税收(含海关)总收入10.08亿元,下降7.5%。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33.97亿元,同比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217.70亿元,同比增长7.8%。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4.85亿元,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54亿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31亿元。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截止年末,我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截至2024年末,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24家,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6项。
2024年我县专利授权共324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92件,外观设计专利113件,发明专利18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1件;商标申请量1309件,商标注册量711件;商标有效注册量5487件。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09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含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含民办1所)、完全小学66所;幼儿园114所;县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30个。全县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119464人,其中普通高中20452人,普通初中32821人,小学49736人,幼儿园在园生16315人,县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29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984人。全县中小学教职工9152人,其中中学5616人、小学3536人;幼儿园教职工1989人;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38人;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31人。
十、文化、体育
全县有艺术团1个,电视差转台1个,电视覆盖率99%,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47万户,其中县城1.35万户。全县拥有各类体育馆3个,各类体育活动场所1248个,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卫生、人口与就业
全县户籍总人口94.8万人,总户数29.1万户,其中男性49.3万人,女性45.5万人。常住人口59.01万人,人口密度为191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为22.04万人,农村人口为36.97万人。全县(户籍)出生人口6290人,出生率为5.91‰;死亡6481人,死亡率为7.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97个,实有病床位4267个,卫生技术人员4519人,其中执业医师1061人。
2024年,全县登记失业率为3.0%,较去年提高了0.35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我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11元,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85元,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8元,增长6.7%。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个,治理投资总额2300万元,较去年投资增加163.4万元,增长7.6%。
十三、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全县拥有福利敬老院14所,收养205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6.58万人,职工医疗保险7.3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5.70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7.93万人。参加工伤险5.89万人次,失业险4.54万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5万人 。
2024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3宗,死亡36人,受伤 127人,直接经济损失21.80万元。
注: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三个指标总量为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按当年价计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