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长者助手 无障碍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简介

龙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longchuan.gov.cn2021-03-23来源: 龙川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阅读人次:-
【字体: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老隆福建会馆)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39号,福建会馆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旅居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石结构,三进五开间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

  1923年陈炯明下辖的海丰县县长逮捕农会干部多人。彭湃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与何长工、林务农等人两次前往老隆陈炯明司令部(福建会馆)与陈炯明谈判营救海陆丰农会干部。1925年东征军左路军指挥部设在福建会馆,左路军纵队长程潜和党代表林伯渠等先后驻扎于此。1941年福建会馆成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中转站指挥部,1941年12月,日军攻陷香港,滞留在香港的大批民主和文化界进步人士的处境十分危险,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连贯等人,不惜代价组织营救。1942年1月,大营救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撤离路线主要分水路和陆路,陆路以老隆镇为中转站,指挥部设在福建会馆。时为大营救负责人之一的连贯就住在福建会馆,精心安排指挥这次大转移行动,一批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党组织、东江各地党组织安排下,成功穿越日伪军重重封锁线,平安抵达老隆镇。然后在后东特委和龙川党组织安排下,从1942年春节后到9月底,历时半年多,毫发无损地把“香港文化精英”全部送达目的地,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从老隆转移到韶关的文化界名人、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他们的家眷共有300多人,其中包括:何香凝、茅盾、邹韬奋、柳亚子等著名文化人和知名爱国民主人士。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的文化名人大抢救,保护了我国一大批文化界精英,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茅盾誉之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1949年6月2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福建会馆成立。

  福建会馆格局保存完整,梁架金漆木雕和图案精美,有福建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尤富于革命纪念意义。1986年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