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佗城镇胜利村:以“六尺巷”精神培育建设典型村,让出乡村发展幸福路
2025年,龙川县佗城镇胜利村作为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创建以来,坚持党建引领,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纵深推进典型村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省文保单位——胜利塔,始建于明代,位于胜利村东江河畔,与上游3公里处唐朝古塔正相塔遥遥相望,与上游5公里千年古城同映东江里。
为进一步发挥佗城4A景区优势,近年来,佗城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将分散景点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带,积极谋划联通古城至胜利村古驿道,串联胜利塔至正相塔,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沿东江旅游路线。为此,胜利村需将由原来3米宽的村道拓宽至6米宽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的关键突破口,补齐短板,更好地利用好胜利塔资源。在培育建设过程中,胜利村干群同心,以新时代“六尺巷”所蕴含的“礼让、和谐、共赢”精神为指引,开启了一场村委主导、村民参与共促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 宣传动员入人心

镇包村工作组协调配合有力,通过座谈、会议、培训等方式凝聚村两委干部思想意识,进一步明确目标和攻坚任务。胜利村“两委”干部主动担当谋发展显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吕小伟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党员干部组成宣传先锋队,分片深入村民家中,采用贴近村民的“板凳会”“门坪会”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百千万工程”政策,讲解典型村培育项目建设,动员群众主动参与扩宽村道行动。
让地三尺 无私奉献助建设
在党员干部的宣传带动下,胜利村23户村民积极响应号召,他们纷纷自愿让出道路两旁1至3米宽的土地用于村道拓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六尺巷”精神。在让地过程中,村民们主动清理地上附着物,积极配合施工队作业。据统计,此次让地共涉及土地面积2634平方米。
共同参与 社会力量促发展

胜利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村道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村民共建、社会参与”的良好共建格局。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成功获得专项补助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深圳帮扶力量参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驻龙川县工作队、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口帮扶挂钩单位深圳气象局合力帮扶100多万元,助力提升乡村风貌;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发动本地企业、外出乡亲和村民踊跃捐资捐物,累计动员200多人筹集资金30.6万元,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预计在2025年12月前,一条长1.4公里、宽6米的标准化公路将正式通车,必将成为胜利村村民的同心路、致富路。


今年以来,胜利村通过营造互谅互让、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大家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绿化养护管护、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如今,胜利村通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风貌。
佗城镇胜利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弘扬“六尺巷”精神,切实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项目实施,加快推进胜利塔、罗屋坝农文旅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胜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粤公网安备 44162202000043号